“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是明代官员薛瑄的至理名言。其道出了做人、为官的不变真理,历来为人们所推崇。
薛瑄是活跃在明朝中期的大儒,他修德守身,勤政爱民,执法明允,反对奢华,堪称为官的表率。更加值得称道的是,他所撰写的被人称为“为官心得”的《从政录》被定为国子监的教材,为有明一代莘莘学子所拜读。
蒲剧《铁汉公薛瑄》是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为传承薛瑄精神,弘扬勤廉美德而新编的大型廉政历史剧,跌宕起伏的感人剧情、大气恢宏的舞美设计、荡气回肠的道白唱段,令人拍案叫绝,掌声经久不息。
剧中主人公薛瑄历经宣宗、英宗、代宗三朝。当时,东南沿海屡遭倭寇侵扰,北边的蒙古诸部亦野心勃勃,觊觎长城以北的富饶土地。朝内,宦官王振干预军机、结党营私,巴结依附者鸡犬升天,贤良之辈受到排挤,一时间,朝堂风气污浊不堪。
在这样的风气之下,薛瑄却始终秉持公心。在王振面前,薛瑄从不行跪拜礼,仅拱手而已,其行为,使王振怀恨在心。薛瑄在大理寺卿任上,尽职尽责,平冤昭雪,仅四个多月就处理了10多起冤狱案。其中,有一起案件,薛瑄发现已故某军官的妻子贺氏有冤,多次要求复查平反而未果,案件最终送到了刑部,最终查清确是冤案。薛瑄则愤然对有关官员以渎职枉法进行了弹劾,此举惹怒了王振,王振罗织罪名、指使亲信弹劾薛瑄,终将薛瑄投入大狱。薛瑄入狱后,很多正直之士前往看望,他却泰然自若地读书,《周易》等书手不释卷,圣人之言琅琅而读,未见丝毫颓唐。通政史李锡知道后赞叹说:“真铁汉也!”薛瑄蒙冤,震动朝野,王振见众怒难平,只好做出退让。
薛瑄复职后,景泰四年(1453年)全国发生大饥荒。苏州、松江一带民众走投无路,纷纷向富户借粮。但富户为富不仁,大抬粮价,囤积居奇,以致饿殍满地。当此之时,民怨沸腾,民众群起而抢夺富户的粮食,烧毁富户的屋舍。朝廷派太保王文前往查处,王文为表功绩,遂不分首从,抄平民五百余户,捕得两百余人,并以谋反罪将其全部解京,奏请一齐问斩。朝中对此议论纷纷,腹诽者不胜枚举,但惧于王文的淫威,不敢直言犯上。唯薛瑄向朝廷奏章辨冤,为民请愿。王文很是不以为然,对别人说:“此老倔强犹昔!”但薛瑄却庄重地反驳道:“辨冤获咎,死何憾焉!”在薛瑄的坚持下,朝廷提请都察院官吏勘实,还大多数民众以清白,只对为首的三四人进行了惩处。
古语有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今人观薛瑄之正心,见贤思齐,诚能如是,真乃“先儒薛子”越五百年弥足之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