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于老师的尊称有很多,如“山长”“先生”“西席”“函丈”等。据说古代老师与学生的坐席间相距一丈,因此用“函丈”尊称老师。那么古人为何尊称老师为“西席”呢?
我国古代待客的礼节很有讲究,主人出于对宾客的尊敬,自坐东位,即面西而坐;而让客人坐西位,即面东而坐。这在古籍中也多有记载。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赵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如果为将的话,必定面东而坐,不把其他军吏放在眼中,将其自大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活灵活现。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说,周勃不喜文辞学问,不拘礼节,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周勃都面东而坐,很不客气地跟儒生们谈话,要求他们赶快说吧,很能反映出他质朴少文的性格。
《汉书·王陵传》记载,项羽把王陵的母亲放在军中,王陵的使者来了,项羽就让王陵的母亲面东而坐,让使者看到自己对王母是尊敬的,以此来招降王陵,但是王母却不领情,哭着对使者说,希望王陵不要因为她被项羽拘禁而有二心,要好好侍奉汉王。
由此可见,在室内坐西面东的是上座,古人将宾客和老师安排在坐西面东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清人梁章钜在《称谓录》中曾记载了以西席为老师的尊称的由来,汉明帝刘庄曾跟从当时的经学大家桓荣学过《尚书》,刘庄对他十分尊重,有一回刘庄到太常府去,请桓荣面东而坐,他仍像当年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坐西面东为上座的说法,不可一概而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习俗。“西席”这个说法产生的时代以坐西面东为上座,后世虽然也许不再遵循这一习俗了,但它已成为典故,就不宜再更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