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河南南阳有个叫樊重的人。有一次,他想制作一些常用的器皿,于是他先种了许多梓树和漆树。人们对他都抱以嘲笑讽刺,想不通他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先种树,而不是直接取材做成他需要的器皿。时间长了,梓树和漆树都长成了有用之材,过去讥笑他的人,现在也来向他借木材,而樊重也乐于帮助贫困的乡亲。后来,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把这件事写进了《齐民要术》,以此说明“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的道理。
《后汉书》中记录了樊重家族的故事,由此我们可以观察到樊重家族的家风。樊重性格温和厚道,治家有法度,祖孙三代同堂共财,子孙们早晚问安致礼,其肃穆如同官府。樊重对农事很有研究,在他的带领下,全家人共同努力,开辟了田地三百多顷,他还养鱼牧牛,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求,樊重家都能自给自足。
《后汉书》说樊重家“资至巨万”,他经常接济贫苦族人,恩德遍及乡里百姓。他的外孙何氏兄弟争财斗气,樊重引以为耻,拿出田产二顷解决了两兄弟的纠纷。乡里百姓都称颂其美德,便推荐他为三老。三老是汉代基层掌教化的官员,所选之人年高德茂,为乡里百姓所敬重。樊重活到八十多岁去世,他生前借贷给别人的钱达几百万,临终前,他吩咐家人把文契全部销毁了。欠债的人家听说了此事,很是惭愧,争着归还欠款,他的儿子遵从父亲遗愿,始终没有收下这些钱。
樊重的儿子樊宏持家后,传承了行仁的家风。他平时为人谦虚平和,戒惕谨慎,对功名利禄没有非分之想。樊宏常常告诫儿子说:“富贵盈溢,未能有终者。”樊宏去世前,留下遗嘱要求薄葬,各种殉葬品一无所用,这在厚葬风气盛行的汉代是很特别的。朝廷赞同他的遗嘱,认为如不顺着樊宏的意愿办,就不足以昭显他的美德。
“君子之富”是怎样的,古人早有回答:“假人不德不责,食人不使不役,亲戚爱之,众人善之”,意思是借给别人钱物,不要求感谢,也不责备别人;供养别人,不使唤、奴役别人;对亲戚有爱心;对众人有善意。千百年来,义与利的轻重权衡,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道德考题。樊重、樊宏家族富裕后,出借木材给乡里百姓,毁去债券以消除争讼,其家风蕴含着“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的价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