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厝垵,这个地名相信好多人都不会读,但是它一年接待的游客已超过千万。这是个什么地方?又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小编今天带各位去看看。
曾厝垵,普通话拼音念“zēng cuò ān”。其中曾,指那里的一座山——曾山;厝,为闽南方言,意思是房屋;垵,古同“埯”,本意为用土将小坑掩埋起来,因与“庵”同音,也指宗祠、寺庙等宗教建筑。
曾厝垵是福建厦门的一个社区,别名“曾里”,又称“曾家沃”、“曾家湾”,位于厦门岛东南部,原是一个小渔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明朝时,系商船之泊地。清朝是厦门港口的要塞,设水师驻守,民国时设立“海军航空处”及飞机场。
曾厝垵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面积约为6.5平方公里,过去那里的人们以打渔和出租房子为生,过着男渔女耕的生活。改革开放后,根据厦门市的总体规划,打造为东南海滨的文教旅游区。
经过几年的建设,曾厝垵形成了“五街十八巷”的格局,并根据临近厦门大学等高校的特点,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划分为“文艺小资文化、闽南古厝文化、艺术家工作文化区、民宿创意文化区”等11个功能区。
至2016年6月,在这里建设的文创村,已吸引300多家民宿、1200多家创意商铺、5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青年落户,出现了一批文青“工作室”、“创意店”和文创作品,建立了文创青年创意市集,被称为中国最文艺的渔村。
2015年12月,曾厝垵文创村被新华网、中国“互联网+”旅游景区大数据应用联盟授予“2015年度中国‘互联网+’旅游年度先行者”称号,同时成为中国“互联网+”旅游景区大数据应用联盟首批42个成员之一。
丰富多彩的民宿客栈是曾厝垵的又一大特色。在曾厝垵"五街十八巷"的阡陌小巷里,共有民宿325家。这里就像个迷宫,初来乍到的游客来往往会晕头转向,店里的老板和伙计不得不出门去迎接,大老远地就招呼客人,宾至如归的感觉让游客感动不已。
风格各异的民宿客栈,五花八门的装饰情调:新建筑不少都是蓝色调,番仔楼一般是橙黄色调或保持古朴色,闽南古厝清一色大红的外墙。
有的大面积涂鸦;有的在墙上挂满盆栽鲜花;有的拉一艘破船摆在庭院;有的藤蔓下吊着摇椅,冲浪滑板、游泳圈摆设,太阳伞下木椅散落有致;有的在庭院内人造沙滩,铺一条鹅卵石健步道,滨海情趣十足。。。行走在这里,仿佛漫步在阿姆斯特丹的小镇里。
曾厝垵虽然成为了全国最文艺的渔村,却也较好地保留了其特有的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走在曾厝垵,随处可见当年华侨建造的大量红砖古厝和南洋风格的“番仔楼”。
胡里山炮台始建于清光绪16年(公元1891年),现存的克虏伯大炮为世界之最。
海边的“圣妈宫” ,可以算得上是曾厝垵的标志性建筑了。圣妈宫里的“神”是 苦难、草根阶层的保护神。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二是圣妈的节日,这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戏班子唱戏长达一两个月,戏唱完了还会播放电影。
来到曾厝垵,还可以到海边木栈道溜达,或在村口拍张照,无论是过街牌坊还是石刻,都是记录你游览中国最文艺渔村的最好方式。
也可以逛逛村史馆、渔村时光空间、教堂街闽台文化馆、渔村文化馆、东西院,了解曾厝垵的前世今生。
还可以租辆自行车,骑行最美的马拉松赛道环岛路。
村口的集食渔乐城则是厦门首个渔场主题创意集合空间,组合渔场海鲜、创意美食、艺文表演和概念文创四大业态,在这里你可以参与最有情怀的厦门创意、体验最地道的厦门味道、带走最有内容的厦门故事。(梧州游记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