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17阅读
  • 0回复

[医学知识]天寒地冻,小心冻疮[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cg112233

UID: 318653

 

发帖
49668
金币
104983
道行
1736
原创
6
奖券
1120
斑龄
51
道券
55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50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0
最后登录: 2023-03-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2-03
— 本帖被 疾风-劲草 执行加亮操作(2018-02-13) —

这几天冷空气频频南下,他要是再猛一点,摧枯拉朽地变为干冷,倒还好受一点,最难受的是1月底的冷空气吹到华南时已经是强弩之末,而海上的暖湿气流还反扑,这下子湿哒哒的一片,简直冻到不想上班。
原来,在冬天,人是靠给周围的衣物、空气加温之后给自己形成保温套而达到保温目的。可是,湿度一大就显得杯水车薪了。
因为,水的比热容太大,身体传出去一大堆热量,都难以让水加温多少,再加上风大,所以就持续加速散热,这也是冬天里“湿冷”天气让体感温度大跳水的原因。
而全身上下最脆弱的莫过于一直被我们抛弃在外的手脚和头面了,尤其是双手,还得伸出来干活,总免不了受冻,更要命的是,平时工作或日常生活中上厕所、洗碗等总得要洗手,而水的散热功能不可小觑,这下可得冻坏了。由此,一堆冻出来的毛病就发生了。
冻疮是最常见的一种,这是一种好发于寒冷时节的皮肤疾病。除了上述手脚头面常暴露的原因外,四肢末梢的血供本来就比躯干逊色。

缺血是冻疮的核心
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血供不佳是冻疮发生的核心机制。
当皮肤在遇到寒冷(0~10℃)、潮湿或冷热骤变时,人体受到寒冷刺激,便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让手脚局部的小动脉等外周血管收缩,减少血流以减少散热,久而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从而导致冻疮。
此外,患者自身的皮肤湿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
所以,平时经常冰手冰脚的人更容易发生冻疮,尤其是妇女、儿童和吸烟者;另外,缺乏运动、鞋袜过紧及长期户外低温下工作等因素都会加重末梢循环不良,促进冻疮的发生。

冻疮皮损好发于手指、面部、耳廓、足趾、足缘、足跟等处,常两侧分布。
由于缺血,所以常常可以见到冻疮部位皮肤发凉、肢端发紫等表现;紧接着便出现淤血性的青紫、暗紫色红斑,伴指端肿胀,表皮绷紧淤血。如果继续发展,可出现水疱,水疱破了就会糜烂、溃疡,疼痛难忍。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寒冷中突然受热,会引起末梢血管迅速扩张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样会引起局部病变。
随着天气转暖或及时保暖,冻疮会渐渐愈合,溃破处会逐渐形成疤痕,愈合过程也会有些瘙痒,这是正常的表现。这个时候可不能随便用手去抓、挠伤口,否则会影响伤口的愈合。
防治全靠保暖
平时要加强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不要穿过紧的鞋袜、手套、戒指等。
到了天冷的时候别逞强,注意保暖,能用热水洗就尽量用热水洗手,洗完马上擦干,别等水分风干。
天冷时,有反复冻疮病史的人特别要注意保暖,多用温水泡脚、外出戴手套等,促进末梢循环,闲时多搓手。
受冻后不要立马用暖宝宝、热水、火炉等加热效果明显的东西给局部加温,避免再灌注损伤。
发生冻疮后,未破损的皮肤可以用冻疮膏、辣椒素等促进末梢循环,还可以用激素制剂软膏消炎。如果皮肤发生溃破,则需要用抗生素抗感染,以利于进一步愈合。
如果有伴随一些末梢循环不好的病,如糖尿病、血管炎或狼疮等风湿性疾病,要积极到医院治疗原发病。

[ 此帖被疾风-劲草在2018-02-13 17:05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18
疾风-劲草 金币 +18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8-02-1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