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诸葛亮代表的是古时候士人中的最高典范,这种士人遵循的出仕原则是:择主要正统,为臣要尽忠。所以,他们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同时,更希望自己能青史留名,而且必须确保留的是清名。二者之间,宁缺前者,不可无后者。很难为现在的人所理解,也为那时候许多人所反感。
作者说的三点只能说是诸葛亮选择君主的战术,但并非是战略。他的择主战略思想,就是我要终身为其尽忠的主子必须是出身正统地位,个人历史没有任何污点,这样才不会让自己的人生履历留下污点。因此,诸葛亮毅然投身刘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首先,刘备是大汉苗裔,当今皇帝的叔父,单就这贵族身份就远非曹操和孙权能比的,尽管这身份要打上问号,但再怎么说,有疑问的皇室身份,要比同样自报家门是大汉名臣曹参后人的曹操,和自诩是孙子后代的孙权要尊贵得多了吧!一样是身份有疑,还不如挑选最高贵的一个!!
其次,曹操的汉贼之名已经在地方诸侯中确立了,也就是说其历史污点已经形成。这对看重个人名誉的士人来说,附逆是极其忌讳的,更不要说曹公手下已经挤满了和自己差不多的才干的士人。与其在一个让自己无暇洁白的历史染上污点的君主手下做事,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得到重用,什么时候得到重用,会不会终身默默无闻,倒不如投奔到既能保住自己清白人生,又能发挥个人才能的刘备门下。
总之,说到底,能否使个人名节保持历史清白是诸葛亮舍去曹操,选择刘备的一个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18-01-23 12:3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