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忽然来了兴致,想养几条小鱼在家中。在花鸟市场买得了漂亮的小鱼和鱼缸,提回家中,就往鱼缸里灌上自来水,再将小鱼放入水中。看着小鱼欢快地游着,虽是空间有限,不能“海阔凭鱼跃”,但那愉悦的心情大概是一致的吧。
不成想,没过几天小鱼竟然不动换了。没养活却养死了小鱼,我的心情有些郁闷。是不是小鱼嫌缸太小?我听过一种说法,养鱼密度不可太大,否则氧气供应就不充足了。于是去花鸟市场再买了几尾漂亮的小鱼,换了一个更大的鱼缸,仍是灌水、放鱼,我心想这回总该养活了吧。可是,过了几天,小鱼仍旧死了。我颇有些灰心丧气,养鱼的兴致也荡然无存了,此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再想养鱼的事了。
后来到一位友人家做客,看见他家中的水族箱中,几尾漂亮的观赏鱼在绿草中穿梭,煞是羡慕,就将我曾有过的“惨痛经验”说与他听。友人听罢,摆出一副给小学生讲课的样子,向我讲起了“养鱼先养水”的道理。
原来,自来水在供给到千家万户前要经过很多道程序的处理,其中一道程序就是添加氯以消毒。自来水中的残余氯,对鱼是有害的,必须将残余氯去除,才能适合鱼的生存。除氯的方法倒也不少,早前用得较多的是“晒水”与“困水”,将自来水放在阳光下晒一天后,水中的氯就会大量蒸发掉,如果没有阳光就将自来水放在室外一段时间也行,但不可放太久,也不可放太短。如今也可以用气泵往自来水中打气,或添加水质稳定剂等方法来除氯。
友人如数家珍地介绍养水的方法,我听得也入了迷。所谓“养水”就是为小鱼的生存构建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这“适宜”二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也未见得容易。
忽然想起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是战国时候的人,他的老师是子思,子思的祖父就是孔子,《孔子家语》里面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可见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环境之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如今有许多人提倡建设和谐的“办公室文化”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充满阳光正能量,“办公室文化”就是先养一缸适宜的好水,让鱼儿能在其中自由驰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各得其所,各尽其才。这样的办公室既有干事的热情,又有井然的秩序,岂不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