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15569
-
- 注册时间2012-08-21
- 最后登录2024-12-25
- 在线时间10854小时
-
- 发帖13937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金币9036
- 道行6543
- 原创84
- 奖券3249
- 斑龄0
- 道券137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15569
- 发帖
- 139373
- 金币
- 9036
- 道行
- 6543
- 原创
- 84
- 奖券
- 3249
- 斑龄
- 0
- 道券
- 137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初级认证
在线时间: 1085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8-21
最后登录: 2024-12-25
|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17-09-30)
—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朝中大权有诸葛亮掌控。因为北伐支持者甚少,所以诸葛亮内心忧惧,曾经两次给后主刘禅上表,阐述北伐的意义。诸葛亮在慢慢寻找着继承人,谁能够承担兴师北伐的重任,真的很让诸葛亮大费脑筋。后来,围攻天水的时候,名将赵云竟然被一无名小卒打败了,后来才知道,这个人叫姜维,字伯约。然后诸葛亮用计收降了姜维,终于把平生所学,传授给了姜维,嘱咐他继续兴师北伐。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把重任交给当时的名将如赵云、魏延等,反而交给一个无名小卒投降的姜维呢,个人认为这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二人有共同的志向。诸葛亮未出茅庐的时候,就为刘备谋划了远大的政治蓝图,那就是中兴汉室,还于旧都。当时蜀汉好多人都安于现状,希望偏安一隅,连刘禅也是这样想法。不想凭借自己的薄弱力量和曹魏硬拼,更不希望北伐。经过诸葛亮细心的考察,发现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这是孔明的原话,说这个人满脑子想的是大汉江山,而且通晓兵法。这一下子,无疑诸葛亮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第二,调和各派矛盾的产物。诸葛亮统治下的益州,即是蜀汉的大本营,既有刘备从涿 州带来的原班人马,也有徐州旧部,还有荆州败退的将领,最主要的还有益州本土的将领。这些人放在一起,矛盾不是没有。尽管诸葛亮善于做思想工作,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收降一个才华卓越的将军,并且逐步扩大他的影响,从而带动整个军队和国家的变革。而姜维是投诚的将领,无根无派,自然要以丞相马首是瞻。 第三,名将的年龄。当时能够上战场杀敌的将军不是没有,赵云就可以。想当年,长坂坡保护幼主突围,何其雄壮。可惜年龄大了。况且赵云很少组织过大规模的兵团作战,往往充当的是先锋的职责。另一个将军是魏延,总是和诸葛亮的思想有冲突。诸葛亮自然不放心。 第四,消极思想的存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很多投降的老臣如谯周都与诸葛亮思想相左,尤其是谯周,精通经史,在当时学问也高,曾经反对诸葛亮的北伐,指责诸葛亮。诸葛亮当时虽然很恼怒,可是也没有处置谯周。后来后主投降,谯周很卖力。 最后,姜维在战场能打败名将赵云,名声显赫,而且颇能用计。应该说这是平地一声雷。赵云的名气很大,也是诸葛亮出征的左膀右臂,而且当年多少大战都有此人。由于轻敌,也由于姜维的慎重,在这次交战中,让赵云对这位血气方刚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产生了好感。 总之,战场上瞬息万变,优秀的指挥员总能发现良机。而领导者往往以发现人才作为自己最大的目标,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正是这个道理。在诸葛亮去世的岁月里,姜维能够独立支撑那么多年,其间多次北伐,尽管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不过与诸葛亮的嘱托相比,姜维毕竟尽心尽力了,而且在当时即使诸葛在世,也很难与曹魏抗衡,一统中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