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
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
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分川藏线、滇藏线两路
在湖南省安化县(主要为洞市,江南)的崇山峻岭和山涧溪流之间
绵延着茶马古道上的现代马帮一条神秘的茶马古道
千百年来
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
悠远的马铃声
回荡在山谷
急流和村寨上空
也成就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
如今
茶马古道上马蹄印仍历历在目
跨越溪流的廓桥仍屹立在风雨中
仿佛在遥忆着那一片历史的风景
安化茶马古道
素以南方最后一支马帮和最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存著称于世
这里保留了原生态的高山民居风光和峡谷风光
远离尘嚣
秀美独特
故被称为
高山之城,茶马遗风
马帮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化马帮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化县茶马古道风景区
是一处融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风景区
在这里,您可以体验骑马观光的乐趣
也可以探寻马帮文化的历史遗存
景区内林秀水美,山高谷深
集“雄、奇、险、秀、幽”等风景特色于一身
川岩江峡谷景观 川岩江峡谷属于原始次森林, 是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称之为“十里画廊”。 川岩江峡谷地处湖南省大熊山森林公园腹地,麻溪水的源头, 洞市乡高城、方溪村与大熊山林场的交界之所。
溪中遍布的冰碛岩告诉人们, 这条峡谷的形成经历了长达六亿年的历史。
由于经年累月,激流反复冲刷,河床许多地方形成了一尘不附、千姿百态的石板河床,如一个个巧夺天工的天然浴盆。
陡峭处,则咆哮如雷,如白色蛟龙汹涌狂舞
平缓处,溪水清澈见底、温情脉脉
一遇落差较大台阶,便成壮观瀑布。
关山峡谷
峡谷两岸多是断壁悬崖,刀削斧劈一般,岩壁上长有许多灌木、藤蔓、苔藓等各类植物,一年四季,色彩斑斓,鸟语花香;崖顶上差天古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将峡谷遮的严严实实,抬头仰望,天空只留下窄窄的一线。
峡谷内巨石林立,错落有致,形态各异,千奇百怪,无一不是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平坦地段潺潺流淌的溪水清澈见底,许多小鱼儿在这里欢快地游弋;陡峭之处瀑布飞溅,水流拍击着岩石常常发出非常清脆悦耳的乐声;清晨水雾缭绕峡谷,金色霞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映入谷内,景色更是美轮美奂。
与其他许多峡谷相比,这里更秀美、更雄奇。 它既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天然氧吧,又是炎炎夏日人们避暑的好去处, 也是攀岩、溯溪的好所在。
永锡桥是益阳市安化县规模最大,且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木构风雨廊桥,位于锡潭村,横跨麻溪,桥长83米,高13米,宽4.2米,有石墩5个,木桥亭34间,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年间(1878年4月)本地善人陈五芝等22人为首、“九乡”百姓捐资修建。光绪七年(1881)十月落成,并设亭方便行人。当时,由于整个县内不通公路,而永锡桥所在地洞市乡锡潭村为“前乡”与“后乡”,新化通安化的必经之路。往来过客经此,必须乘船过河。一遇春夏涨水,只能绕道而过,多有费时。而那敢于冒险的急性人,涨水也要船家硬撑过去。于是便有三次翻船死人的悲惨事故发生(桥志有载),乡绅远客闻知此事,便远近倡议,义捐修桥。
自发起捐资到动工修建,到大桥竣工建成,越六载寒暑,耗数十万捐资,牵动二县九乡百姓,可谓当时的大工程。此桥桥墩为纯一色巨石累砌而成。石墩之上为巨大鹊木横卧其上,鹊木上便是由三十九扇木屋互连而成的主体廊桥。屋面盖瓦,以蔽风雨。 桥的两头则飞檐翘角,画栋雕梁。正面两只木雕狮子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狮子中间是神态安详、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又称笑和尚,弥勒佛正上方则是金光灿灿的“永锡桥”桥名三字。从桥的上游或下游远望廊桥,但见廊桥如龙似虹,横卧麻溪河上。心中快意腾腾而生。
今存碑刻记其善举。 赞曰:“天余缺憾人能补,神着先鞭石不顽;好是津梁通两岸,行人到此尽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