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安化县的崇山峻岭和山涧溪流之间,绵延着一条神秘的茶马古道。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悠远的马铃声,回荡在山谷、急流和村寨上空,也成就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如今,茶马古道上马蹄印仍历历在目,跨越溪流的廓桥仍屹立在风雨中,仿佛在遥忆着那一段历史……
茶马古道已湮没在历史烟云中,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马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草芳香也消散了……
这里的民居全部为木建,一般以几根大廊柱为屋宽,两层,一楼住人,二楼敞式,堆放杂物,有斜梯从屋外上去。屋顶上半部覆黑瓦,下半部盖树皮。特别要提的是,高城村村民的卧室被抬高于厅堂,卧室是木地板,很干净的。
高城村是典型的高山平地吊角楼村寨。村子里清一色的廊柱木屋,屋前小桥流水,家家以石板路上下贯连。
高城垌至今仍保留有最后一支马帮,是高城村人运送生产、生活物质及与外村沟通的主要交通工具。高城村本村现有马90多匹,与高城村里面的方溪村、安溪村的马匹一起,组成一支拥有200多匹马的马帮,被外界称为中国最后的马帮。
如今的高城马帮,正驮着安化的万千秀色,历史风云,人文底蕴,古朴民风,还有山月星光和传奇故事,款款而来。
茶马古道所在的高城垌境内,保留了原生态的高山民居风光、峡谷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山间的竹林象一道道绿色屏风,美丽又壮观!
小村山顶的白塔和凉亭
清晨登高,张开双臂迎接晨曦!
登高俯瞰,偌大的茶园净收眼底!
高城村位于大熊山深处,是个山多田少的边远山村,全村仅有一百多户农户,地域偏僻,外人罕至,依然藏匿深闺。莲花、果蔬绿色健康无污染。
擂茶是安化特产,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食盐、茶叶、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来安化若不喝上一杯香喷喷的擂茶不算来过。
安化素称茶乡,产茶历史悠久,成为朝廷指定贡品,明嘉靖年间创制的黑茶远销西北诸省。为了方便马帮运输茶叶等商品,商家集资修建了数百里的青石板茶马专道。这就是现存于洞市老街的青石板古道。
据说,在以前的中国地图上,湖南版块中可以没有“安化”地名,但一定会有“洞市”这个地名。因为这里历来就是通往邵阳、新化和溆浦的必经之路。
在历史上,洞市曾商贾云集,青石板街巷长达数千米,临街商号遍布。兴盛时期,麻溪河的竹排成百上千,蜿蜒数里。如今,洞市老街早已被一条新型的集镇简易水泥路“拦腰斩断”,当年的鼎沸人声早已沉寂。
在老街深处,我们发现了一家老字号商铺招牌——“德胜隆油盐粮食□□”,商铺是民国时期建筑,看规模当年一定是家大商行。
所谓茶马古道,实际上就是一条地道的马帮之路。
漫步于洞市老街,踏着古老的麻石板路,你便如同聆听到了历史的回音,滋生出寻古探幽的思绪与情怀……
我们穿行在老街残剩的小巷中,物是人非,青石街面依旧,人声鼎沸的场景不再……街口兀自矗立着一幢建于清同治年间的贺家祠堂,已被弃用,祠堂门楣上的精美石雕和一些彩绘据说也早已毁于“文革”时期,现在呈现的都是近年重建的。
穿越一下,感受贺家宗祠的威严和家训。
永锡桥是益阳市安化县规模最大,且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木构风雨廊桥,位于锡潭村,横跨麻溪,是茶马古道上的活化石。
桥墩为纯一色巨石累砌而成。石墩之上为巨大鹊木横卧其上,鹊木上便是由三十九扇木屋互连而成的主体廊桥。屋面盖瓦,以蔽风雨。
桥的两头则飞檐翘角,画栋雕梁。正面两只木雕狮子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狮子中间是神态安详、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又称笑和尚,弥勒佛正上方则是金光灿灿的“永锡桥”桥名三字。从桥的上游或下游远望廊桥,如龙似虹,横卧麻溪河上。
当时, 由于整个县内不通公路,而永锡桥所在洞市乡锡潭村为新化通安化的必经之路。
桥上通风凉爽,当地的一些老人、小孩在桥内的石凳上乘凉歇息。
永锡桥旁的景色也很美!
户外团中最小的贝比在水中捉蝌蚪,不要太惬意呵!
烧烤大师闻到香味流点什么了么?
一簇簇摇曳的营火,
一阵阵开心的欢笑,
一支支欢快的歌曲,
一对对翩翩起舞的身影……
传说中的乡村篝火晚会开始啦!
篝火越烧越旺,山羊、土鸡也烤起来啦!顿时有了种丰收后的喜悦感,此时有瓶冰啤的话会更爽!
茶马客栈露天K歌,沉醉在悠悠篝火狂欢夜中的帅哥、美女。
今夜,让我们在篝火下燃烧所有的热情,尽享旅行的快乐吧!
看着漂亮、闻着香、吃着更美的烤全羊、烤土鸡,有木有吞口水呀!
烤羊、烤鸡过后,清凉、去油、败火,非冰镇西瓜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