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87阅读
  • 3回复

[西游记]寻找达致文化彼岸的桥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741
金币
3260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363
斑龄
191
道券
1012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1-0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7-09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17-07-11) —
         今年3月23日,瑞士汉学家林小发凭借耗费十余年翻译而成的《西游记》德语全译本获得“莱比锡书展图书奖·翻译奖”。这是德国翻译最高奖项,也是该奖自2005年设立以来首次颁给汉语文学作品的译作,同时也是亚洲文学译作首次获此殊荣,因此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此次获奖的《西游记》德语全译本由德国雷克拉姆出版社出版,并于2016年10月在第六十八届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上正式推出。译本一经出版,即引起德语读者的极大兴趣,半年之内就再版4次,这在译介到德语国家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实属罕见。评奖委员认为“这是一部倾注了热情的译著”,译者“不仅仅是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更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思维方式的峭壁间搭起了一座桥。这正是‘世界文学’的真意,一种来自全世界、面向全世界的文学。”

  从节译和缩译到全译本,《西游记》德语版用了一个世纪

  《西游记》并不是第一次来到德语国家。早在1914年,德国著名翻译家卫礼贤就在他翻译的《中国民间童话》中收录了一篇名为《猴子孙悟空》的“童话”,概括性地介绍了《西游记》前七回的内容。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西游记》德译本转译自英国汉学家亚瑟·威利的英文节译本,其中保留了《西游记》中一些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大约只相当于原著的1/4。另一个德译本则来自东德译者约翰娜·赫茨菲尔德,于1962年出版。这个译本依据中文原著和俄文译本译出,采用总结式的翻译方法,与原著相去甚远。

  节译和缩译是中国古典名著向西方世界译介初始阶段的常用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极大地照顾到本地读者的接受能力,缺点也显而易见。林小发在谈到《西游记》两个早期译本时就曾指出:“分别出版于20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的两个译本……主要集中在故事内容的传达,而相对忽略了更深层的文化内涵”。《法兰克福汇报》也认为,出版于上世纪40年代的缩译本“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传达小说中的精彩故事上,因此只是将它当作一个幽默的奇幻故事来介绍。没有了穿插在故事情节中的哲学、宗教方面的内容以及诗词部分,小说缺少的便不仅仅是有修饰作用的内容,还有与荒诞刺激的故事情节间形成的必要反差,而这个反差才应该是支撑故事、形成小说内在张力的脊梁”。可以说,新版《西游记》德语全译本正是看到了早期译本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将作品深层文化内涵的传达作为翻译的主要原则。

  打破常规,用“他者”视角展示作品蕴含的宗教、哲学思想

  在《西游记》中,佛、道、儒三种思想交织在一起,同时贯穿以陆王“心学”的深刻影响,并将这些内容以戏谑的手法加以表达,贴切地反映出当时中国人独特的信仰方式,这是其精髓所在。林小发认为,最有可能对德语读者理解《西游记》造成障碍的恰恰是这些内容,因为它们“对于绝大多数德语读者来说还很陌生。”      

  如何在不妨碍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兼顾德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接受能力?林小发首先在翻译底本的选择上下足了功夫。她没有选择目前的通行版本,而是在仔细进行版本考证和对比后,选择了清初(1663年)由黄周星和汪象旭修订编辑的《西游证道书》。不同于通行版本,《西游证道书》删去了大量繁琐的描述性诗歌。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此外,全译本还利用有限的空间,用随文脚注和译后记的方式,向德语读者传递作品中的各种文化信息。全译本中共添加500余个随文脚注,其中大部分是对中国古典哲学和宗教核心概念的解释,此外还包括少量对历史人物、文化典故等的介绍。《西游记》全译本打破了德国翻译界文学译作不加脚注的常规,达到译文与脚注的完美结合。

  在译后记中,译者充分介绍了作品中蕴含的宗教、哲学思想,例如“三教合流”的现象及“心学”在作品中的体现,中国古代阴阳五行思想与作品的关系等。这些话题虽然庞大复杂,但语言并不晦涩,有读者认为,“译后记在十分有限的空间内提供的背景知识和信息超过了某些讲述相关话题的大部头著作”。

  林小发说,这样的注解反映出译者的见解和某种时代精神,作为译者,应以问心无愧的忠实态度来完成我们在文化沟通方面力所能及的一点帮助。事实上,译者在译著中展示出的“他者”视角,恰是对读者接受《西游记》形成的有益补充。所谓文化交流,不应该也不可能是“我说你听”的单行道模式,唯有积极的思想碰撞,才能使一部作品真正成为不同文化共有的精神财富。

  众所周知,《西游记》语言风格多变,层次非常丰富,对译者的语言能力提出很高要求。全译本在语言风格上并没有简单机械地模仿原文,既不僵硬刻板,也没有浮夸修饰。《南德意志报》所称译者所使用的“自然流畅的现代德语”,笔者认为从本质上传达了原文的语言风格。应该说,译者对语言的成功塑造,是《西游记》全译本能够受到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举重若轻”的译文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勤勉、严谨的译者付出的辛劳。从1999年动笔,到2016年正式出版,林小发17年的译书历程可谓又一次“取经之路”。为了能够透彻理解原文,她在浙江大学攻读古代汉语。在翻译期间,她遍访名师,不断推敲一词一句。林小发的翻译实践充分体现出现代翻译学中的主流观点:翻译,绝对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它在本质上首先是两种文化间进行的深层交流。

  好的译“艺”,不会一味迎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味

  《西游记》全译本的获奖让我们看到德语国家图书市场对中国文学的认可。近年来,中国古典名著的德语全译本相继推出。其中,出版《西游记》的雷克拉姆出版社、出版《三国演义》的费舍尔出版社在德国家喻户晓。与此同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德译本今年2月登上德国《明镜周刊》畅销书榜,并于6月获得德国科幻大奖库尔特·拉西茨奖中的最佳外国小说奖,译者郝慕天更凭借这部译作获得该奖项的最佳翻译奖。

  成功的例子令人欢欣鼓舞,但在欣喜之余,我们也看到,中国文学在德语国家的译介远非一片坦途。长年从事中德两国文学和文化交流的王竞认为,能够真正在德语国家图书市场上立稳脚跟的,主要是中国古代经典译著,比如《易经》《论语》,还有近几年的《孙子兵法》等代表中国经典思想文化的书。绝大多数译成德语的中国文学作品,多局限在汉学界内部,印刷量并不算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西游记》全译本这样的优秀译著更显弥足珍贵。近年来,如何使中国文化“走出去”引起人们更多关注。应该看到,这个“走出去”的过程并不容易,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它首先需要大量如《西游记》全译本这样优秀的译著做铺垫。在今天这个图书市场高度商业化的时代,文学翻译作品难免泥沙俱下,这也影响了从中国“走出去”的文学作品。

  《西游记》全译本之所以能够得到德语读者的高度认可,恰恰在于它没有一味改头换面去迎合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味。正是因为译者贯彻始终的传递文化思想的翻译目的,加之高超的译“艺”,才使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经典成为“来自全世界、面向全世界的文学”。这样一部译著,或许正是我们寻找的那座达致文化彼岸的桥梁。
1条评分金币+15
兵马大元帅 金币 +15 验证通过,感谢支持 2017-07-1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至尊狼王

UID: 74095

精华: 47
职务: 山庄贵宾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809428
金币
49831
道行
19085
原创
288
奖券
12490
斑龄
0
道券
129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218(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15
最后登录: 2025-01-0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7-09
这是一件大好事,值得表扬的。
1条评分金币+2
兵马大元帅 金币 +2 - 2017-07-1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UID: 979575

精华: 1
级别: 得道成仙

发帖
14386
金币
1523
道行
1908
原创
3
奖券
85
斑龄
0
道券
2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5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1
最后登录: 2025-01-0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6-0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条评分金币+1
zhdf 金币 +1 - 2020-04-0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7842949

UID: 1517278


发帖
96650
金币
-1337
道行
4200
原创
0
奖券
46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607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2-26
最后登录: 2024-09-12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0-03-14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1条评分金币+5
zhdf 金币 +5 - 2020-04-0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