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25日,由老记协组织的“千名老记看上海新貌”主题活动在中国商飞公司设计研发中心启动,150名上海新闻界老领导、老记者、老编辑兴致勃勃地前往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和总装制造中心,走进民用飞机模拟飞行国家重点实验室 、C919大型客机总装车间,亲身感受国产大飞机的魅力 。
站在气势宏伟的厂房内 ,我回想起30多年前,为运十飞机试产配套部件的往事。大概是1979年,我所在的上海某厂为运十研制几百个配套部件。那年某日,上 海飞机制造厂要求立即小批量生产两个部件。时间紧迫,时任车间副主任的我,连夜亲自上阵,按时完成了任务。
1986年,命运多舛的运十被迫下马。当时,我已调到《解放日报》报社当记者,正值麦道飞机组装项目上马,我前往上海飞机制造厂采访。开工仪式结束后,笔者与众多客人参观了停放在厂房外的运十飞机 ,好些运十研制人员在默默地流泪。30年后的今天,沉寂多年后,我国 大飞机再次站在了起跑线上 。
2014年,习总书记亲临商飞公司视察;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多项政策予以扶持;国家外国专家局与商飞公司在沪签署了引智工作行动计划。可以说,大飞机研制生产所需要的软硬环境已基本具备。
然而,大飞机毕竟是一个涉及数百个行业的高科技工程 。放眼世界,能研制生产商用大飞机的国家也只有美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等少数国家 ,大飞机上天之路注定艰辛。当我看到设计研发中心的墙壁上高高悬挂的“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巨幅标语,心想,这或许就是商飞人面对困难的最好回答。
参观时,我几次见到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专家。回想30多年前,运十研制时,哪有老外的影子?如今,别说是研制大飞机的国家级大企业,即便是传统企业,聘用外国人也司空见惯 。陪同参观的人介绍说,公司成立只有9年,但已广揽全球英才。
30多年过去,我已变成两鬓斑白的老人,期盼国产大飞机重回起跑线、翱翔蓝天的梦想始终不曾泯灭。多谢老记协让我重看了一次大飞机。
作者:蒋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