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50阅读
  • 1回复

[疾病治疗]“燥证”来袭,如何应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207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5-01
— 本帖被 疾风-劲草 执行加亮操作(2017-05-01) —
        口干、眼干、咽喉干、皮肤干燥,身体像被抽干了水,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燥证”。人体身体的“水”,中医称之为“津液”。燥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津液不足,精血枯竭,或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致脏腑、组织、器官、毛窍失于濡养,而出现口干咽燥、鼻干唇裂、干咳无痰、两目干涩、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枯等一系列“干燥”症状。燥证的根本是津液不足,而造成津液不足的原因有很多。
  燥证的病因包含内燥 、外燥两种,外燥证由外感燥邪所引起,通俗地说是由气候因素引起。根据兼寒热属性不同 ,可分为温燥与凉燥两种。
  内燥是各种原因基础上所导致的体内阴津不足 ,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饮食致燥: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少食蔬菜,喜欢吃辛辣、腌、煎、烤等食物,饮食偏好“重口味”,喜欢吃巧克力,喝咖啡、可乐及饮酒都可致热邪内蕴,伤耗津液,导致发生燥证。
  (2)生活习惯致燥:不喜欢
   饮水,长时间孵空调、看电视或电脑,吸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3)疾病致燥:最常见的慢性病如糖尿病,中医称消渴。干燥综合征,中医称干燥病,可以引起阴虚燥热的情况 。泄泻、呕吐、汗出、尿频量多及失血等病证,均能使体液或血液流失过多,若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则易出现津血亏乏之燥证。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精血暗耗 ,如肺痨病(肺结核)多兼内燥证候。
  (4)医源性原因:所谓医源性原因,是指由于治疗所引起的燥证。近年来,各类癌症之治疗多采取手术、化疗、放疗三者合并,尤其是放疗,中医认为属于“火疗”范畴,较容易导致耗气伤津,许多患者会先出现燥证的表现。药物导致燥证也较为常见,西药如长期大量使用青、链、氯、螺旋、红霉素,吗丁啉,阿司匹林,皮质激素类药物;中药如补气药人参等、补肾壮阳药如鹿茸等。很多保健品也都含有一些温燥的药物,短期内服用虽然使人感觉精力旺盛,但实际上暗耗真阴,伤损津液,都会引起燥证。
  燥证的治疗原则:“燥者濡之”,临床采用生津润燥之品 。
  当然如果有饮食因素 、生活习惯的原因,首先应该改掉这些饮食和生活习惯。我常说:一些患者不从自身做起,除去病因,而只是依赖医生治疗,就如“一边放火,一边灭火”,十分荒唐。
  有相关疾病的人则应该到医院就诊,如干燥综合征去风湿科治疗。对一些检查没有明确疾病的燥证人群,则可以通过食疗自我保健、治疗燥证。常用的中药如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石斛、生地、芦根、百合、乌梅、桑葚,都有润燥生津的作用 。果蔬类的荸荠、罗汉、无花果、杏子、草莓、沙棘、藕、梨、番茄、黄瓜、山楂都是润燥生津的良品 。
  对于燥证,个人认为最好不要服西洋参。过去认定该药为凉性补益药,以中药学理论为指导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阴虚证,但现代研究认为其主要成分与人参有相似之处,以补气为主,兼有养阴的作用。临床观察很多人服之容易上火,可能是补气作用导致“气有余便是火”,加重燥证。


[ 此帖被疾风-劲草在2017-05-01 17:37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11
疾风-劲草 金币 +11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7-05-0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同行有你

UID: 2013829

发帖
1441
金币
6521
道行
1300
原创
1
奖券
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帕萨特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5(小时)
注册时间: 2015-12-31
最后登录: 2018-05-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5-01
多喝水、清淡饮食,少吃辛辣食物。
1条评分金币+3
疾风-劲草 金币 +3 鼓励一下 2017-05-0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