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药性寒凉,以清除里热为主要作用,能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根据作用不同,分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虚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1.石膏:大寒,昧辛。内服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外制假用收敛生肌。用于治疗气分实热,肺热喘咳,胃火牙痛及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
2.知母:昧甘,寒,性苦。能清热泻火,能滋阴润燥。全能清肺润肺,个能泻胃升淬,卜能滋肾降火,用治气分实热,肺热或阴虚咳嗽,阴虚消渴,骨蒸潮热。
3.芦根:性寒,味甘。一为清热生津;二为除烦止呕;三为利尿。用泊热病烦渴,胃热呕吐及肺热咳嗽,肺痈咳吐脓血。此外尚可治疗效琳涩痛。
4.天花粉:性微苫,微寒,味甘。为清热生律;为消肿诽脓。临床上主要用热病口渴及内热消渴及肺热咳嗽及燥咳。此外,还可用治痈肿疮痒。
5.桅子:性寒,味苦。为泻火除烦,清热利湿。此外,尚有凉血解毒的作用。临床上用于热病烦渴,湿热黄疽及血热出血和热毒疮痒。
6.淡竹叶:寒,味甘、淡。一为清热除烦;二为利尿。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热病烦渴及口舌生疮及尿赤淋浊。
7.夏枯草:性寒,味辛,苦。为清肝明日,消肿散结。临床上主要用治目赤肿痛,头痛目眩,目珠疼痛以及缨瘤等症。
8.决明子;性微寒,味甘.苫,咸。为清肝明日,润肠通便。临床主要用于目赤肿痛,目暗不明等症及肝火所导致的头痛眩晕。此外,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二、清热燥湿药
1.黄芩:性寒,昧苦。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此外,尚有安肪,止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湿热所导致之腹泻、痢疾、黄疽、热淋;肺热咳嗽,痰黄教稠,口渴咽痛;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便血、崩漏等血不归经证。亦可用于热毒火邪侵淫皮肤之疮痈毒肿等证。
2.黄连:性寒,味苦。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因本品体阴质燥,至昔至寒,为清热燥湿要药。故凡湿热中阻所导致的肮腹病闷、心烦呕恶,或湿热痢疾,厂痢赤白脓血,以及热积胃中所致的呕吐腹痛、心下痞硬等症,皆用为主药。
3.黄柏: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清热泻火,解毒疗疮之功。善治下焦湿热,故凡湿热蕴结所导致的黄疽、泻痢、带下秽浊、小便不利,以及湿热痹阻之足膝肿痛、酸软无力等症。
4.苦参:寒,味苫。清热燥湿,校风杀虫,利尿之功。因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故常用于湿热蕴结所导致的黄疽、痢疾、带下以及热伤血络所致的便血等病证。
5.龙胆草: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泻肝降火之功。因本品苦寒,能泻胆湿热,故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疽、阴囊湿疹、阴痒带下等病证。
三、清热凉血药
1.生地:性寒,味甘,苦。清热凉血,养阴生律之功效。用于热病舌绰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购血,发斑发疹。
2.玄参:性寒,昧苦、甘、咸。琼血滋阴,泻火解毒。临床上用于治疗热病伤阴,舌干烦渴,温病发斑,律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白喉,痈肿疮毒。
3.赤芍:性微寒,昧酸、苦。清热凉血,祛癌止痛,清肝明日之功。因本品善人血分而清热凉血、故凡火热炽盛,迫血妄行所导致的吐血、崩漏下血、发斑发疹以及热伤血络所致的尿痛尿血,皆为常用要药。
4.牡丹皮:性微寒,味苦、辛。清热凉血,活血散痰之功。因本品为苦寒之性,善清血热。其气清芬,又善情透阴分伏火。故常用于热人血分之吐血放血、发斑发疹或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夜热早凉以及阴虚发热、无汗骨蒸等病证。
四、清热解毒药
1.金银花:性寒,味汗、苦。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因本品甘寒清香,计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而不遏邪,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疏散风热故凡温热病邪在肺卫所导致的发热恶寒或邪在气分之发热心烦以及邪人心营之发斑发疹诸症,皆为常用要药。
2.连翘:性微寒,味苦。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凤热之功。因本品味苦性寒,轻清而浮,功能透达表里,长于清心泻火。解散上焦邪热,故常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疡初起所致的发热微恶寒及发斑发疹等症。
3.穿心莲:性寒,味苦。清热解毒,燥湿消肿。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初起或风热表证见发热头痛,咽喉疼痛,肺热咳喘,热淋涩痛,湿疹,湿疮,痈肿疮毒,蛇虫咬伤等。
4.蒲公英:性寒,味苦。清热解毒,利湿,养肝明目之功。因本品苦甘而寒,性较乎和,有苦泄而不伤正,清热而不伤胃的持点。为治乳痈的常用要药。
5.大青叶:大寒,味苦。为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疮痈丹毒,口疮,咽痛和风热外感,温病初起以及热入营血,高热斑疹。
6.板蓝根:性寒,味苦。清热凉血解毒之功。因本品苦寒清降,又人血分,善解毒利咽,故常用于瘟疫热病高热头痛,或大头疽头面红肿,或咽喉肿痛以及作腮、黄疚、丹毒等病证。
7.鱼腥草:性微寒,昧辛。清热解毒,利水运淋之功。因本品味辛性寒,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故常用于热毒雍肺所导致的肺痈胸痛、咳吐脓痰,以及湿热蕴结所导致的疮痈肿痛、痔疮肿痛等病证。为治疗肺痈的常用要药,
8.马齿觅:性寒,味酸。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因本品酸寒滑利,既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又能滑利大肠,凉血止痢。故常用于湿热痢疾,下痢脓血以及热毒郁结所致的痈肿疗疮、湿疹、丹毒等症。
9.红藤:性平,味苦。清热解毒,按风活血之功。因本品长于消痈毒、泄湿热,祛癌血,故常用于湿热肠痈所导致腹痛及湿热乳痈所致的乳房红肿疼痛等症。
l0.败酱草:性平,味苦。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瘀止痛之功。治疗肠痈、下痢、赤白带下、产后癌滞腹痛、目赤肿痛、痈肿疥癣。
11.秦皮: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止端止咳,明日。主治:细荫性痢疾、肠炎、白带、慢性性气管炎、目赤肿痛、迎风流沼、牛皮癣。
五、清虚热药
1.地骨皮:件寒,味苦。清退虚热,清热解暑,凉血止血之功。本品苦寒芳香,苦寒清热,芳香发散,能使阴分伏热外透而出。故不论温病后期热伏阴分之发热不退、夜热早凉,或阴虚潮热、骨蒸盗汗,皆为常用药。
2.青蒿:性寒,味苦、辛。清虚热,凉血,截疟。苦寒泄热,辛寒人血透热,臣气芳行散,既善清解外伤暑热而截疟退热。又长于透发阴分之伏热之血除蒸,所以具有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的功效。[ 此帖被疾风-劲草在2017-04-28 20:0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