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屏障是胃黏膜的重要防御因子,正因为有了这道“防线”,才可以保护胃黏膜不致被自身消化。但是,在多种病理条件下,有些药物可破坏正常的胃粘膜屏障功能,使胃粘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胃酸分泌增加,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黏膜充血、水肿、出血和坏死,这在医学上叫急性胃粘膜病变。而因药物所致者,则称为药物性胃炎。
哪些药物可以引起急性胃粘膜病变呢?常见的药物有:酒精(乙醇)、水杨酸类(特别是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皮质激素、利血平、抗生素(红霉素、金霉素等),以及呋喃西林、氨茶碱、氯化钾、氢氯噻嗪等。
发生了药物性胃炎,轻者则感上腹胀、痛、嗳气、反酸、呕吐等;严重者可致胃出血和穿孔。
治疗方面,首先要停用对胃粘膜有损害的药物,如一定要用,可合并胃粘膜保护剂使用。如果是浅表性胃炎,可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如硫酸铝、施维舒等,以加固胃粘膜屏障。这两种药物均可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以隔开攻击因子(如胃酸、胃蛋白酶、药物等)对胃粘膜的侵蚀作用。如果发生了胃出血,可使用甲氰咪呱、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以达到止血的目的。注意,严重出血者需住院治疗。
[ 此帖被疾风-劲草在2018-03-02 19:2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