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15569
-
- 注册时间2012-08-21
- 最后登录2025-01-12
- 在线时间10888小时
-
- 发帖13940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金币9803
- 道行6543
- 原创84
- 奖券3305
- 斑龄0
- 道券137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15569
- 发帖
- 139408
- 金币
- 9803
- 道行
- 6543
- 原创
- 84
- 奖券
- 3305
- 斑龄
- 0
- 道券
- 137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初级认证
在线时间: 1088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8-21
最后登录: 2025-01-12
|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0-02-29)
—
单福是谁?他是徐庶的化名。为什么要用这个化名?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通过曹操谋士程昱之口做了一个补叙,并将其过往的经历做了一个介绍:此人幼好学击剑;中平末年,尝为人报仇杀人,披发涂面而走,为吏所获;问其姓名不答,吏乃缚于车上,击鼓行于市,今市人识之,虽有识者不敢言,而同伴窃解救之。乃更姓名而逃,折节向学,遍访名师,尝与司马徽谈论。此人乃颍川徐庶,字元直。单福乃其托名耳。徐庶的戏份在小说不多,基本集中在第三十五和第三十六回,后来又在第三十九回、第四十一回、第四十八回的偶尔出现,之后就从小说之中彻底消失了。虽然事迹不多,但人物很有特点,故事也非常精彩。 徐庶的出场比起小说中其他人物的亮相,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他是唱着歌加入刘备阵营的。歌词是这样写的: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三国演义中贤士投主的方式多样,但如徐庶用这种方式毛遂自荐的只此一例。这个歌词很有特色。既有对汉室江山行将倾覆的悲叹,又有对明主招徕的渴望。徐庶的目的正如自己所言:久闻使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未敢辄造;故行歌于市,以动尊听耳。徐庶的“好声音”很快便打动了刘备。于是,刘备下马相见,邀请徐庶一起回到县衙。徐庶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刘备立即大喜,待为上宾。到底徐庶有何过人之处,刘备并不知道,他是被徐庶的歌打动了。 徐庶借故刘备所乘的卢马妨主,建议刘备另换坐骑,提出让刘备将此马赐给与刘备有仇怨之人。刘备提及不久前马跳檀溪救了自己一命,同时表示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看到刘备不悦,徐庶连忙改口,称向闻使君仁德,未敢便信,故以此言相试耳。随后,刘备便拜徐庶为军师,帮助训练本部人马。徐庶所言的的卢妨主是真是假,是不是用此事来试探刘备,在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中有答案。庞统就是因为临时改乘了这匹的卢马才死于非命,可见徐庶说的其实是真的。看到刘备生气连忙变换话题,这时徐庶的聪明之处,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投靠刘备这位明主之急迫心情。 曹仁派吕旷、吕翔率兵五千进犯新野,刘备找来徐庶商议。徐庶轻描淡写便将二人击败。曹仁前来报复,徐庶早有准备,以八门金锁阵将曹仁杀得大败而退。之后,徐庶又准确地预判出曹仁会在晚上劫寨偷袭,提前做好了应对之策。等曹仁来到刘备大寨前,只见寨中四围火起,烧着寨栅。曹仁知有准备,急令退军,可惜为时已晚。赵云从正面杀出,张飞从侧面突袭。曹仁大败,曹仁好不容易渡过河回到老巢樊城城下,命人开门。不曾想城上一声鼓响,一将引军而出……众惊视之,乃关云长也。曹军大惊,夺路而逃,退回许都。这场仗完全是由徐庶策划、导演出来的。首次对敌便大获全胜,足见其能力非同一般。曹仁败回许都,谋士程昱告诉曹操单福是徐庶的化名,能力比自己强十倍,又说徐庶为人至孝。幼丧其父,止有老母在堂。现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侍养。丞相可使人赚其母至许都,令作书召其子,则徐庶必至矣。 曹操采纳了程昱的建议,将徐庶的母亲骗到了许都。为诱降徐庶,曹操不杀徐母,将其软禁。程昱借机模仿徐母的笔迹写了一封家书,派人送到新野徐庶手中。这时,徐庶才得知自己的母亲已被曹操抓住。徐庶心急如焚,向刘备辞行,同时向刘备表示就算自己被迫投身曹营,也不会为曹操献上一策。刘备回答:子母乃天性之亲,元直无以备为念。待与老夫人相见之后,或者再得奉教。成全了徐庶的一片孝心。孙乾偷偷向刘备表示:元直天下奇才,久在新野,尽知我军中虚实。今若使归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见元直不去,必斩其母。元直知母死,必为母报仇。力攻曹操也。刘备当即予以驳斥: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仁君、人杰的形象得到了充分体现。 徐庶与刘备离别,非常感人。刘备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在徐庶的劝说下不得不停下脚步,目送徐庶,满眼是泪。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这个情节可谓神来之笔,将刘备当时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徐庶深受刘备感动,没走多远又突然拍马而回,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并将诸葛亮的情况做了一个详细介绍。这就为刘备日后的三顾茅庐做了一个铺垫,也算是徐庶为刘备做出的最后一个贡献。至此,徐庶在小说的戏份基本结束。正如开篇所言,徐庶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戏份不多,但形象较为丰满、生动。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品德都得到了展现,体现出作者的深厚功力。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一部七实三虚的文学作品,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参考了大量三国时期的史料。小说中的徐庶在历史上真实存在,他的故事与小说中的描述有很多一致的地方。但有一个关键的不同。这便是我上面提到的单福和徐庶其实并不能完全画上等号。历史记载中徐庶的早年经历,三国时期的魏国人鱼豢所著《魏略》中有记载。原文是这样的:庶先名福,本单家子。这里提到的单家子,并不是姓单,而是出身贫寒的意思。《三国演义》的作者在此犯了一个错误,误以为单家子就是姓单的孩子,望文生义,因此出现了小说中的单福这个化名。 至于说到历史上徐庶其人,其实也没有出现歇后语所说的一言不发。他的母亲也并非由程昱设计抓到用来要挟徐庶,而是在长坂坡一役中被俘。徐庶闻讯后立即向刘备辞行,自己前往曹营。这也就是说徐庶是主动投降的,并不是曹操胁迫。徐庶加入曹操集团后,历经曹操、曹丕、曹睿三个时期,历任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是曹魏集团的三朝元老,在曹魏政权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很难想象一个一言不发的人能担任如此高职。这句歇后语显然是民间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引申出来的,并非历史的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