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35阅读
  • 0回复

[其他]高考专业选择心理分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225
金币
37330
道行
18937
原创
750
奖券
354
斑龄
0
道券
2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072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1-1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1-21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17-01-26) —
高考志愿的选报是个复杂的技术问题,在此仅从心理层面进行分析,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正确分析、科学选择

       1.要正确分析考生的综合实力。

  例如所在中学的教学水平如何?历年的升学率是多少?考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平时学习成绩和高考模拟考试在什么分数段上,上下幅度如何,有何特长,是否有附加分数及应试的心理状态如何等等,所有这些构成了考生的综合实力。

  2.把握志愿间的档次。

  首先要选择好第一志愿,要认真分析所报考的第一志愿专业历年的录取情况。如录取分数的上下线,录取的比例及今年扩大招生的规模等等。填报第一志愿既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又要积极大胆、敢于突破;对第二、三志愿的选择则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留有余地、小心谨慎。要在高校的类别(重点非重点、教育部直属地方所属、所在地区等)拉开档次,避免“马鞍型”、“上坡型”、“天平型”、“重叠型”的不当排列。

  3.要分析“大小年”的录取规律。

  即分析某校单双年的录取分数的变化,找出相应的规律。一般说来,各高校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录取分数范围,但也有例外。如某年某校考生报名人数减少,生源不足,录取分数水平降低,结果第二年报名人数骤增,录取分数大幅度提高,第三年又没人敢报,致使一些高校的录取分数产生高低起伏,这就是所谓“大小年”规律。考生和家长要从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分析高校的录取分数,以减少自己判断上的失误。

  4.个性特征与专业选择。

  家长在早期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孩子的个性特征。我国古语所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这段时期正是儿童个性特征形成的关键期,家长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注意力是否集中、稳定,对“挫折”的感受如何等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向型的人一般适合将来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教师、律师、导游、记者、演员、社会工作者等;内向型的人往往适合从事与物打交道的工作,如计算机编程、机械设计、会计、科研工作等。

  很多职业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例如有的经常变化、要求创新(记者、演员、作家),有的严谨、稳定、反复重复(会计、编辑、化验);有的要求独立(医生、教师、外交家、管理人员);有的要求协作或服从(秘书、翻译);有的是劝服型,(律师、教师、心理咨询);有的是机智型(主持人、公安人员、驾驶员),等等。考生和家长在报考志愿时一定要考虑这些因素。  5.兴趣爱好与专业选择。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及相应的能力。兴趣是人行为的强大动力,对一件事兴趣盎然,就会乐此不疲、创新不断,对于学习、择业,乃至事业发展是有极大好处的。谁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谁就等于踏上了通向成功的大道。兴趣可以培养、激活,更要正确引导。培养兴趣要从孩子的好奇心入手,同时要强烈表现出家长的同理心,耐心解答孩子的问题,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的职业兴趣。对孩童期的“职业理想”要积极认同、正确引导,不宜轻易否定,横加干涉。很多孩子提出要当警察、小学老师、明星等,是出于简单的思维。可是,往往有很多家长惊恐不安,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长大了你要当科学家,当老师也要当大学教授”等,实在是没有必要。其实孩子的“职业理想”是十分模糊、不确定的,容易幻想、从众、受暗示和见异思迁。因此,对孩子的职业兴趣既不能顺其自然,也不要“逼子成龙”、操之过急,应从积极的意义上进行引导。

  认真谨慎、防范风险

  1.了解有关政策和信息。

  如报考条件、体检规定、政策加分、就业状况等可能对录取产生的影响,应作为填报志愿的参照。

  2.填报志愿要认真、仔细。

  姓名、学校、考号、通讯地址、联系方式、是否服从调剂等等,该涂实的涂实,该填好的填好,要符合技术要求,千万不要在这些方面出问题。

  3.家长不能越俎代庖。

  家长喜欢的事业不一定考生喜欢,不一定要“子承父业”;家长的兴趣不一定是考生的兴趣,不要强迫考生,而应因势利导;家长的期望值一定要适度。

  4.考生和家长要避免不良的心理。

  一如幻想、冒险、固执心理,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眼睛只盯在最好的院校或专业,往往力不从心,给考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再如求稳、保守、犹豫心理,过低估计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求稳,也容易错失良机。正确的选择是报考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又有兜底的专业,因为来日方长,将来肯定会有更多的机遇去把握。

  5.合理认识冷热门风险。

  冷热门专业只是相对而言,入学时的冷热门并不代表毕业时的冷热门,更何况大学本科教育现在只是复合式、通才式的教育。根据考生的实力,不要“追热避冷”,“冷”“热”专业可以兼报。
2条评分金币+15
天人地 金币 +7 - 2019-03-31
妞妞乐乐 金币 +8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7-01-2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