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31阅读
  • 2回复

[美食文化]入巷寻吃 那些美味的小吃街[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职务: 山庄英杰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0686
金币
31627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5821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629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1-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1
— 本帖被 smlz 执行加亮操作(2017-01-22) —


  2012年,一部名叫《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纪录片横空出世,诱人的美食,精良的制作,让无数网友“大半夜把家里最后一袋泡面给泡了”。今年4月份,历经两年苦等,《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终于回归荧幕。看一下大伙儿是怎样在朋友圈拼命狂晒《舌尖2》惊现家乡美食,才会领悟原来吃文化在我们这里是这样的“热闹”。
  中国历来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就连打仗都是如此,“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中国人不仅爱吃,还会吃。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在吃上就已经很讲究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陈旧或变味,鱼肉不新鲜了,他都不吃。无怪乎大家看过《舌尖》后,除了感动,就是满满的自豪。
  美食虽好,寻之不易。不过对于我们这样的游客来说,我等不需进入深山老林,不需爬上高高的杉树,也不需深入水塘寻觅,就可以在一个地方遍尝美食。这个地方就是小吃街,它在我们的舌尖之旅上,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陌生的城市,不长的街道上,汇聚几十甚至上百种当地特色美食,足以让一个过客遍尝当地美味。



  北京簋街

  说到美食街,北京的簋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这条1公里多的大街上,上百家餐厅鳞次栉比,密度之大在京城恐怕难以找出第二家。簋街,鬼街。街如其名,白天街上人烟稀少,到了晚上就热闹起来,人群在密密麻麻的红灯笼映衬下,日落而出,黎明则散,真如鬼魅一般。虽说近年来簋街美食难免有千篇一律之嫌,但这也恰好做了北京餐饮时尚的风向标。到北京,不用多问,去簋街走上一遭,就知道时下年轻人最喜爱的美食是什么。



  现在的簋街,最流行的莫过于麻辣小龙虾。说到麻小,自然就绕不开胡大。胡大的生意究竟有多好,看看门口散落一地的瓜子皮就知道了。早就听说胡大排位艰难,为了避开人潮高峰期,我们特意选在下午四点多的非主流时间赶过去。幸运的是,早去的话真的不用等位;不幸的是,非主流时间麻小只供应最小的。菜单上麻小分三元、四元、五元、七元一只,但我们只点到了三元一只的,味道自然是极好的,只可惜掐头去壳后就没剩下多少了。
  吃完之后出来一看,门口等位的人群已然蔚为壮观。店门口像在卖瓜子一般摆放着几大袋瓜子,地面也早已被瓜子皮淹没。店家特意准备的小凳上,几十位等位的食客每人手抓一把瓜子,在傍晚的微风中边磕瓜子边聊天,缓解一天工作的劳累。这些等位的食客,往往都要等待一两个小时之久,原来最肥美的龙虾,只留给最有耐心的食客享用。
  除了麻小,馋嘴蛙和烤鱼也是京城食客的最爱。馋嘴蛙肉质细嫩,鲜香适口。烤鱼口味奇绝,营养丰富。同麻小一样,这两道菜自然也少不了麻辣。进店入座,把外套一脱,衣袖一挽,直吃得大汗淋漓。当然,北京特色小吃卤煮火烧、爆肚、炒肝、烤鸭等,也都不容错过。
  如今,簋街的意义已经超出餐饮食肆的范畴,成为京城夜生活和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申奥成功之夜,北京的店铺都关了门,惟独簋街灯火通明,100多家店通宵营业,从头日晚到次日凌晨,至少有5000余人光顾,大家在那里唱歌、喝酒、拥抱、哭泣,整条街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那一晚,簋街至少销出“麻辣小龙虾”上万斤。



  南京 夫子庙

  南京小吃天下闻名,夫子庙绝对是“吃货”们不能错过的一站。六朝时期,秦淮河和青溪一带,就设置了不少水榭酒楼,明、清时期更为繁华。如今,夫子庙一带的饭馆、茶社、酒楼、小吃铺比比皆是,仅夫子庙中心地带,不同花色品种的小吃就有200多种。
  夫子庙是南京小吃的发源地,也是南京小吃集大成之地,可谓是最具老南京风味的地方。我们一走到街口,香气四溢、现吃现做的小吃摊就把胃里的馋虫全部勾了出来,再也迈不动脚,一排排的青砖瓦屋,各种美食一应俱全。先来份到南京不得不吃的鸭血粉丝吧!俗话说得好,没吃过南京的鸭血粉丝就等于没来过南京。看着老板熟练的烫粉丝,加鸭肝鸭肠,最后再来点辣油,啧,一碗香喷喷的地道鸭血粉丝汤就在眼前了。



  旁边的小摊上,还有油糍粑、小笼包、刨凉粉、四喜元宵、糖炒栗子、油炸鹌鹑等等,人们或在小摊前为数不多的座位上埋头大吃,或在小摊周围的休息石凳上“就凳开吃”。整个小吃摊灵活生动的经营方式,民歌式的招徕吆喝,为沉浸在浆声灯影中的秦淮河带来了热闹和香气。
  除了花样繁多的小吃摊,集中在夫子庙的“秦淮八绝”也早已名声在外。但目前夫子庙地区仅剩4家“八绝”老字号,分别是奇芳阁、永和园、蒋有记和莲湖糕团店。我们选择了紧邻贡院街口的永和园,店面是几间老字号里最大的一间,进了永和园自然要尝尝传说中的招牌点心了,由于所制的烧饼色泽金黄,被誉为“蟹壳黄”, 芝麻的香加上烧饼的松酥简直是完美的组合。开洋干丝不仅切得细如绵线,更具特色的是滚沸的开水浸烫数次,无一点豆腥味,吃口更觉得绵软柔韧,配上了姜丝和海米的煮干丝味道的确别致。
  如果你有兴致、有精力,大可以一家老店一家老店地吃过去,只点每家的绝活儿,“秦淮八绝”就散落在夫子庙各处,同时夫子庙很多餐厅都有小吃套餐,也可以一次尝遍“秦淮八绝”。南京不靠山,不靠海,却用最平常的材料,靠着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和江南人独有的精细心思,成就了一帮心满意足的吃客,也许这才是南京小吃的精髓。



  上海城隍庙

  供奉着上海这座城市的保护神城隍神的上海城隍庙,作为道教宫观,可谓是历史悠久。它以豫园为中心,所有建筑几乎均为古色古香的明清风格。小桥流水,飞檐钩角,亭榭楼阁,把古老中国的园林建筑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几乎是游客到上海的必去之地。但能让众多游客甚至许多上海本地人对此地情有独钟、流连忘返的,绝对是那些花样繁多的诱人美食。



  在城隍庙,不用刻意寻找,随便溜达着就能遇到一家家人气兴旺的小店。就像我们刚走进去没多久,就被眼前的一列队伍震惊了。空间明明不是很宽阔,可站在前面,却完全看不到队伍的终点在哪里。抬起头来,才看到“南翔馒头店”这个招牌,说是馒头,其实是小笼包。排了很长时间的队,终于等来最受好评的蟹黄小笼包。拿在手里,小巧玲珑,形似宝塔,晶莹透黄,呈半透明状;咬在嘴里,皮薄馅多,满口生津,滋味鲜美,一咬一包汤。听同来的食客们介绍,才知道这是上海老字号小吃店,无论什么时候来,都会排很长时间的队。
  和南翔馒头挨得很近的另一家店也排起不短的队伍,上前一看,招牌上写着“小林煎饼”四个字。再看看食客们手中,又哪里是煎饼啊,分明是一种形似古钟的蛋糕。据说,这形似古钟的“钓钟烧”能成为上海街头巷尾竞相“传唱”的秘诀,在于它在制作过程中完全不掺水,只添加大量牛奶。样子憨态可掬,外皮是海绵蛋糕,一口咬下,满嘴都是奶油的味道,香甜嫩滑。
  想找家舒适的店面尝试更多花样的上海小吃的话,和丰楼是个不错的选择。作为城隍庙最大的小吃广场,这里的各式风味小吃是包罗万象,南北地域应有尽有。三黄鸡、豆腐花、广式点心、春卷、面筋百叶汤……特别是三黄鸡,鸡肉很嫩而且它的蘸料很好,让人吃上瘾;灌汤包也不错,外形好看,做工细致,让人很有食欲。
  其实,这里大部分小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在其他地方,或许也常见得到。但如果想多尝尝的话,自会品出上海的不同。走进去,只要自己肚子够大,就能体验到这样那样的美味直到心满意足。



  西安回民街

  闻名中外的古城西安,是许多“吃货”必游地,尤其是那些热爱面食的食客。西安美食数不胜数,大大小小的食肆遍布街头巷尾,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回民街。长约500米的青石路上,近300种回民风味小吃琳琅满目,香飘四野。牛羊肉泡馍、白云章饺子、贾三灌汤包、黄桂柿子饼、粉蒸肉、羊肉饼、烤羊肉、酱卤制品等等,令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走在西安的美食街上,闻着所散发出的香味,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边逛边吃,体验老西安人的生活,感受西安的小吃文化。如果想要多吃,那就不要着急进店,慢慢逛,慢慢看,慢慢品,不然会出来撑到走不动……
  踏上秦地之人,都熟知那句“到西安要看兵马俑,吃羊肉泡馍”的说法。来到回民街,不尝尝泡馍算是白来了。早就听说老孙家饭庄的羊肉泡馍相当出名,这次特地慕名前来。逛了一天,早已是精疲力尽,听着肚子咕咕叫,我们直奔老孙家饭庄,可到那一看,傻眼了,店内早已是人山人海。闻着香喷喷的羊肉泡馍,我们垂涎三尺。等了半天,终于排到。孙家饭庄的羊肉泡馍用优质牛羊肉加佐料入锅煮烂,汤汁备用。把烙好的“虎背菊花心”——坨坨馍,掰成碎块,加辅料煮制而成。其肉烂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食后再饮一小碗高汤,更觉余香满口,回味悠长。
  西安的美食早已成为一种文化,无论是古色古香的回民风味小吃街,享有“天下第一碗”美誉的同盛祥,还是让人想入非非的美食集中地粉巷,每一种美食、每一个老字号,背后都带着一段故事、一个传说。西安的老字号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沧桑,至今依然在将三秦大地的文化通过美食传承着,一些传统美食和老字号形成了陕西特色的品牌,也在竞争中不断寻求创新和改变,不但让规模得以扩大,美食也得以继续流传。

  趣味链接:小吃

  小吃是一类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风格特色的食品的总称,可以作为宴席间的点缀或者早点、夜宵的主要食品。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特色鲜明,风味独特。小吃就地取材,能够突出反映当地的物质及社会生活风貌,是一个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更是离乡游子们对家乡思念的主要对象。
  小吃的起源
  宋代,在吴氏的《中馈录》中出现了“甜食”一词,指甜点心。元代在无名氏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出现“从食”一词,指饼类小食。同时该书卷十二庚的“饮食类”中详细记述了湿面食品14种、干面食品12种、从食品12种、煎酥乳酪品5种、造诸粉品(粉制食品)3种。由此可见,吃点心的习惯在当时已十分普及。到了明清两代,烹饪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这时的点心制作已更加完善。经过若干年的发展,特色小吃成为美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地的特色小吃也走出了地方特色。
  然而小吃发展到后期,已经有了另外一种涵意。虽然一样是讲究采用当地新鲜的食材,但是制作方法繁复、做工讲究,比讲究填饱肚子的主餐更为繁琐,已经是一种在各地的饮食文化,绝非只是在三餐之间填饱肚子的层次。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hhshiwo

UID: 66734

精华: 2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60222
金币
62099
道行
5020
原创
186
奖券
1581
斑龄
0
道券
71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98(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6-14
最后登录: 2025-01-1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1-11
民以食为天,小吃还是人们日常的最爱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wcg112233

UID: 318653


发帖
49668
金币
104983
道行
1736
原创
6
奖券
1120
斑龄
51
道券
55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50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0
最后登录: 2023-03-0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1-12
越是普通的地方才是越有味道的好酒不怕巷子深啊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