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95711
-
- 注册时间2008-12-16
- 最后登录2016-08-14
- 在线时间1408小时
-
- 发帖16871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金币3388
- 道行2770
- 原创5
- 奖券466
- 斑龄3
- 道券48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95711
- 发帖
- 16871
- 金币
- 3388
- 道行
- 2770
- 原创
- 5
- 奖券
- 466
- 斑龄
- 3
- 道券
- 48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40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6
最后登录: 2016-08-14
|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0-10-18)
—
秦可卿究竟是怎么死的?
根据曹雪芹对秦可卿的判词可知,秦可卿绝不可能是病死这么简单。判词云: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在判词之前,还有一副意思再明白不过的画,画上有一座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无庸置疑,这个悬梁自缢的美人就是秦可卿。 这就有些奇怪了,在一部书里,一个人物居然有两种死因和死法。曹雪芹这不是前言不搭后语吗?对,这根本就是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嘛。这也就是曹公,换了当代的任何作家,犯了如此低级错误,早就被批得体无完肤了。其实,以曹雪芹的才情,是绝不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的。更何况,《红楼梦》还是他呕心沥血之作,增删十载,批阅五次,书中有如此硬伤,曹公岂会不知?思来想去,似乎只剩下一种解释比较合情合理,即对于秦可卿一明一暗两种死法,曹雪芹是故意为之的。 我们知道,曹雪芹《红楼梦》初稿的第十三回目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而不是现在大家看到的“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这两者之间是做了很大的删减改动的,据专家考证,主要是删减了天香楼上很大的一部分情节,删减的文字大约有两千字左右,以曹公字字珠玑的行文,两千字的删减,应该是会缺失很丰富的一段内容的。 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动呢?前面已经说过了,曹雪芹是听了一个叫脂砚斋的人的吩咐,为了不致使秦可卿的形象过于淫荡而改动的,说白了,是脂砚斋怜惜秦可卿的才干见识,顾念她临死托梦给凤姐,对家族荣衰的一片赤诚牵挂,所以不愿看见秦可卿太过淫荡的样子,于是,他便吩咐曹雪芹把“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一回目和内容做了大量的删减,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从脂砚斋对文本的批注,居然用了“命删之”的句子,可见此人大概是曹公的长辈。有人说此神秘人物其实就是曹雪芹的父亲。 总之,曹雪芹是听从了脂砚斋的吩咐,把“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一回目去掉了,又自圆其说地把秦可卿的死说成是莫名其妙的病死的。可是,前面有关秦可卿的判词却没有改动,连那一副悬梁自缢的画也没去掉,于是在书中秦可卿就有两种死法,一是病死,一是上吊自缢。这两种死法,一明一暗,值得玩味。 既然如此,曹雪芹为什么不直接把这短短的判词和所配的画删掉呢?删掉之后,至少秦可卿的形象看上去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人格分裂,比较的统一,读者也不至于胡乱地猜疑。其实,曹雪芹何尝没有这样想过,但这句判词是书中的根本,后面贾府的衰败就是从这根本上来的,是万万删不得的。判词最后一句“造衅开端实在宁”,什么意思,就是指贾家的衰败就是从宁国府开始的,而宁国府的衰败祸根就是在于贾珍与秦可卿为人所不齿的乱 伦。如果完全删掉了秦可卿的死因,《红楼梦》便没有行文铺垫的基石,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但不能删,还要在以后的回目里强化这一概念,即秦可卿之死绝非病死,而是由于牵涉了一场风月乱 伦公案。这种欲盖弥彰的写法在秦可卿病中,病死,以及葬礼中随处可见,我们在前面也作了详细的分析,此处就不一一赘述。正是脂砚斋所说的“未写之写”。 曹雪芹虽然要掩盖秦可卿在天香楼上的丑事,但又不可能完全屏蔽这段公案,所以,秦可卿的死便看上去有些“纳罕”。 秦可卿的自缢,干系重大,直接决定《红楼梦》的情节推进,所以曹雪芹才又要照顾脂砚斋的感受,又要兼顾书的前后结构,于是,这样一个迷一样的人物便出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