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繁琐的审批程序——
激活民间投资需破“三座大山”
本报记者 毛小北报道
国内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依旧呈下滑态势。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6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5.8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只有2.8%,增速创下了近15年来的新低。同时,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5%,比去年同期降低3.6个百分点,比1-5月份降低0.5个百分点。
相对于国有控股企业投资而言,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往往代表社会资本的投资活跃度,民间投资增速和民间投资占比双降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引发人们对中国经济活力是否能够快速恢复的担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称,民间投资增速的回落,跟经济结构调整有关系。他表示,民间投资中50%左右是制造业投资,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以后,传统行业由于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所以需要进行市场出清。市场环境偏紧,加之工业品的价格在持续走低,所以企业投资意愿不强。这是民间投资增速回落的最主要原因。
在石家庄经济学院教授张久民看来,除了老生常谈的经济转型阵痛期之外,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民间资本投资准入门槛过高等原因都限制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正在逐步增大,这影响了民间固定资产的投资。
有业内人士指出,相对于财大气粗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对国内经济的发展信心略显不足。而为了有效实现经济转型而推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同质化等供给侧改革,导致我国传统制造业经营出现较大变革,并逐步扩展到相关产业链上,进一步降低了民企投资热情。
需要关注的是,除了宏观经济,民营企业融资难再次凸显。
张久民告诉记者,民间融资主体大多为中小企业,虽然国家一直发文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在融资面前,这些企业的境况并没有太大改变,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依旧没有有效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投资的增长。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央政府推出的大型项目中,绝大多数都被国有企业“标走”,而拥有这一揽子项目做后盾再加上国有光环笼罩,就更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这导致银行信贷资金被进一步分流到国有企业,从而对民间企业“缩紧银根”,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有效投资渠道狭窄和审批手续过于繁琐将想要投资的民企拒之门外。
张久民表示,审批手续仍过于繁琐,这与国家发文支持中小企业信贷如出一辙,都是政策无法落实到位。根据相关新闻整理得知,许多地方仍旧存在层层审批、层层设卡的现象,使民企投资完成时间大幅延长。“机会稍纵即逝,经济本就脆弱的民企在时间上显然拖不起。”
张久民强调,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繁琐的审批程序犹如“三座大山”,再加上其他各种问题聚在一起直接导致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民间固定资产连续下降已经引起了政府重视。近日,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针对民间投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具体政策。
盛来运表示,虽然面临一定的困难,但一些先行指标表现不错,如: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上半年增长25.1%,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时,近期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尤其是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的降幅在持续收窄,这一点对企业的利润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刺激或者吸引民间投资。只要加强政策的落实,再加上市场环境的变化,先行指标也不错,民间投资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