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引:1,司马懿的老婆张春华是个狠角色。2,如果说诸葛亮是做事的高手,司马懿就是做局的高手。 司马懿是一个装病的高手,是汉末三国把装病作为政治斗争手段的第一人。良好的心态,强大的内心,让他能“忍不可忍”。十年磨剑、最后一击,他取得了成功,成为三国群雄里最长寿的一位。 一、不想应征装风痹 司马懿出生于179年,比诸葛亮大2岁,属于公元二世纪的“70后”,与“40后”的袁绍、“50后”的曹操、“60后”的刘备等人相比他是小字辈。董卓进洛阳时司马懿才10岁,曹操迎天子到许县时司马懿才17岁,官渡之战时他21岁。 《晋书》说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面对乱世,他常常心怀感叹,以天下为忧。 建安六年(201年),司马懿的家乡河内郡已经成为“曹统区”,22岁的司马懿这时才参加工作,被推举为本郡的上计掾,相当于郡政府驻京办主任,处级干部,因而每年都要去首都许县出差。这个时候曹操正四处网络人才,他听说司马懿有点小名气,于是征召他到自己的司空府任职。 由地方抽调到中央,而且工作在曹操的身边,前途自然不可限量,这是别人打着灯笼也不好找的美事,但却被司马处长拒绝了。 据《晋书》记载,司马懿拒绝曹操征辟的理由是“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这种想法在当时并不是主流,即便如荀彧、孔融那样内心里十分忠诚于汉室的人此刻也都在许县为官,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弟弟司马孚也都在曹营做事,且事业一帆风顺,而他却特立独行,非要耍点酷,让人有些不解。 但司马懿还要酷到底,据《晋书》记载,司马懿以自己患风痹生活不能自理为由拒绝曹操的征辟。曹操有点怀疑,认为可能有诈,就派人夜里到司马懿家看看,结果发现司马懿果然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于是就信以为真,不再强迫他应征了。 风痹就是风湿病,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说,风痹既包括普通的关节痛、关节炎,也包括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严重的疾病。司马懿说自己得了风痹,且严重到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那就不是普通的病了。 大概司马懿并不精通医术,也不是一名老资历的公务员,对于如何编理由请病假毫无经验,也就那么一说,并没有多想,可是这未加思索的借口竟然把他害惨了,因为他必须就此一直装下去,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大麻烦。 据《晋书》记载,有一天他们家在院子里晒书,突然来了暴雨,司马懿一着急,忘了自己在装病人,起身跑过去收书,这件事恰巧被家里的一个婢女看到了,司马懿的老婆叫张春华,她很厉害,不仅亲手把这个婢女杀了灭口,并且“亲自执爨”。“爨”的意思是烧火做饭,表面看来似乎是说婢女被杀之后,家里没人做饭,张春华亲自做饭。 这有什么好写的呢?司马懿那时候是个20多岁没有工作的小青年,在外人眼里还是个重病在身不能动的残疾人,老婆下厨房做个饭也值得写进史书里吗?仔细看看,这几个字里恐怕隐藏着令人恐怖的事情。“爨”的意思还有烧和煮,张春华把人杀了,怎么藏尸灭迹呢?干脆把人弄到锅里煮了,她亲×烧火! 但是司马懿并没有酷到底,他还是出来做事了。据《晋书》记载,曹操当了丞相后又想起了司马懿,征他到丞相府任职,当文学掾,相当于文教处处长。这一次曹操不客气了,命令说:“若复盘桓,便收之。”意思是,这小子要再敢得瑟就抓起来!司马懿害怕了,乖乖出来就职。 上面讲的这些事大部分记载在《晋书》里,《晋书》是唐代名臣同时也是著名史学家的房玄龄所主编,这部书以司马氏为写作主体,中间有不少对司马氏的歌颂和吹捧,对于上述描写不能说其全无,但也不能信其全有。 如果司马懿真的在曹操面前装过病,倒不一定说明他与曹操“道不同不与为谋”,而只能解释为在做秀,通过“拒曹”抬高身价,增加知名度,目的是更好地“事曹”。从后面的事情看,司马懿的目的也基本上达到了,同时这些故事还起到了一个作用,就是说明司马懿早就有“反曹”情结,可以用来解释司马氏最后取代了曹魏的合理与合法。 二、麻痹对手装痴呆 司马懿来到了曹氏父子身边,不管是被逼而来还是自愿而来,总之是在人家手下混饭吃。据说曹操做过一个梦,梦见“三马同槽”,让曹操怀疑与“马”有关的人对自己这个“曹”不利,这个说法听起来不太靠谱,但却记在史书里。
还有一个说法,曹操听人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就是脖子转动得特别灵活,别人要回头必然先扭转身子,而司马懿不用,他可以像狼一样在不转动身体的情况下将头扭到后面,有这种本领的人一般都很阴险,曹操亲自试了一次,在司马懿后面突然喊他,司马懿果然像狼一样回头看人。
上面两件事也记载在《晋书》里,但传说的成份更大。不过,曹操对这个世家大族出身的年轻人一直抱有警惕之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对所有世家大族都不放心,司马懿在这种环境下做事,只有小心谨慎不行,还要会装,于是他开始装虔诚,主攻目标是曹丕,尽管曹操不怎么喜欢他,但曹丕喜欢他,他成了“太子党”,曹丕后来当了皇帝,司马懿装出了成效。
司马懿在曹丕、曹睿父子手里逐渐掌握了兵权,随着忠于曹氏集团的重要将领们一个个死去,到曹睿临死前司马懿已经成为军中最有权势的人,他完全可以公开叫板曹氏集团,但他没有那么做,他仍然装作很虔诚。他做的是慢功课,要一点一点地来。
曹睿死后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曹爽表面嚣张,内在里却很虚弱,但司马懿仍然没有硬碰硬,而是装可怜。任凭曹爽如何排挤打压他,他都不反抗,有人在他跟前说曹家的坏话,他也不附会,让大家觉得这样一位德高望众、为曹魏江山立下赫赫功勋的人,居然受到那些不公平待遇,都开始同情他,慢慢站在了他的一边,而这正是他要达到的效果。
当时司马懿已经抱病不出,客人来了也很少接见,有人告诉曹爽这里面可能有诈,曹爽一伙的人里有个叫李胜的将赴荆州任刺史,按照规矩应该向太傅及三公辞行,曹爽就派他借机去试探试探。
李胜来到司马懿府上,说明来意,家人把他让到客厅,过了好半天,司马懿被2名婢女搀扶着进来,李胜看到司马懿吓了一跳,觉得他一下子老了很多,人瘦了,背也彻底弯了,目光呆滞,不说话都气喘吁吁。
司马懿披着件衣服,想伸出手扶一下衣服,结束反而把衣服弄掉到地上。坐下后,司马懿似乎说不出话来,指口言渴,婢女拿来粥让他喝,司马懿拿不动碗,靠婢女喂,结果“粥皆流出霑胸”。 见此状,李胜道:“听说太傅只是旧风发作,不想尊体竟然如此!”司马懿好像这时才打量了李胜一下,连喘带咳地说:“我已老了,疾病缠身,……死在旦夕。你屈尊去并州上任,……并州与胡人……很近,平时当妥善准备。今天一别,……恐怕今后难以见面了,……今以犬子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相托,请为照顾!” 李胜说:“我要去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好像仍未听明白,反问道:“君才到并州?”李胜大声说:“此去荆州!”司马懿不好意思地说:“年老意荒,不解君言。这次你回归本州,愿早建功勋!”李胜见状只好告退。 李胜回来向曹爽报告:“司马懿已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为虑。”曹爽等人一听心胸大宽,对司马懿“不复设备”。其实李胜看到的又是假像,他不知道司马懿是最有名的装病高手,年轻时尚能一装几年,现在老了更锤炼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在司马懿眼里李胜是典型的不速之客,登门拜访的原因不问自明,所以就给他演了一出戏,偏偏李胜又很容易骗。 不久,趁着曹爽等人放松警惕之机,司马懿和2个儿子在洛阳发动了高平陵×变,一举消灭了曹爽及其一党,掌握了政权。 三、好心态,助长寿 司马懿73岁时去世,在三国群雄里是活得最久的一位。他20多岁来到曹操手下做事,40多年里不仅与敌人作战,还与曹氏几代人斗争。在曹操、曹丕和曹睿祖孙三代时期司马懿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曹家的人既用他又防他,他不得不处处小心,把自己隐藏起来。
数十年明争暗斗的生活培养了司马懿强大的忍耐力,他一忍再忍,低调做人,不与强手争高下,与对手拼耐力,最后一个个强劲的对手被他的耐力打跨,他成了笑到最后的人。
忍耐是司马懿胜利的法宝,他有一句名言:“忍,不可忍。”别人看不开的,他能看得开;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通过隐忍,司马懿还巧妙地引导了民心向背,他×权虽然是以流血政变为开始的,但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所以能取得成功。
民心的变化固然是曹氏集团衰落、奢华腐败造成的,但也是司马懿长年如一日运筹的结果,他巧借民意,悄悄拉拢反曹势力,树立自己被打压、受排挤的形象,争取最大的支持,时机差不多时奋起一击,在他的面前,貌似强大的曹魏帝国瞬间便土崩瓦解了。
历史上司马懿的形象并不太好,也许这是因为他长时间作为诸葛亮对手而存在的结果,这有点不公平。
其实,如果说诸葛亮是做事的高手,司马懿就是做局的高手,在别人的地盘上能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慢慢地发展,悄悄地壮大,最终取而代之,这个过程居然长达数十年,除了司马懿,在历史上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文图均来源于网络,图片经过本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