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死,刘备难辞其咎
自古以来,一句“关公大意失荆州”,其实掩盖了很多故事的真相。关羽失荆州,有很多内在外在的原因,绝不是一句“关公大意失荆州”所能涵括的。
首先声明,鄙人不是史学家,对《三国志》也基本上只是一知半解,对老罗的《三国演义》倒是如数家珍,所以,我今天所有的观点,都难免会以《三国演义》为基础,虽然很不严谨,但并非无稽之谈。
关羽失荆州,分析来,分析去,无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一,蜀国人才凋零的原因。应该说,刘备选择关羽镇守荆州,也没有什么不对,如此重要的地方,无论选谁镇守,都没有让自己的二弟镇守更让他放心。再者,关羽独当一面的能力,在西蜀这些战将中还真是无人能及。所以,刘备选择关羽,可以说是上上之选,但问题是偌大的荆州,刘备却没有给他的二弟配备足够分量的人才加以辅助,关羽身边除了关平、周仓,连一个像样的谋臣都没有。所以,荆州有了事关羽连一个可以出谋划策的谋士都没有,基本上是关羽一个人自说自话。本来还有诸葛亮在身边,但由于庞统的意外战死,使刘备不得不把坐镇荆州的诸葛亮从关羽身边抽调到更为需要的西川前线。所以说刘备身边人才凋零,除了一个庞统,就只有一个诸葛亮,假使当初刘备在庞统死后除了诸葛亮还有更多的人才储备,就根本不需要大老远从荆州把诸葛亮抽调出来,而如果诸葛亮不走,关羽又怎会如此轻易地丢了荆州?
二,刘备与诸葛亮的错误决策。很难想象,刘备和诸葛亮会一纸调令,让镇守荆州的关羽贸然出击去攻打曹魏的襄樊之地。关羽一个人镇守荆州,以荆州当时的兵力和人才贮备,要同时应付来自曹魏和东吴两方面的威胁,能够固守自保,已经实属难能,自顾尚且不暇,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分兵去主动北伐曹魏。如果非要让关羽去攻打曹魏,也行,你刘备应该从西川调一支强有力的援军支援关羽的北伐。但刘备和诸葛亮却坐视不管,在关羽北伐曹魏三个多月的日子里,几乎连一兵一卒都没有派去荆州支援关羽。以诸葛亮和刘备的智商,绝不可能想不到关羽北伐之后,荆州势必空虚,如果想到了却没有做出反应,只能说明刘备和诸葛亮心中另有所图,或许夺取西川之后,荆州在刘备的心中的战略地位已经不再那么不可或缺。有人说刘备是要故意害死自己的结义兄弟,那倒未必,毕竟荆州即使丢失,关羽还是有逃生的可能,他不一定要以身殉职。关羽之所以战败身死,其实有很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如刘封的见死不救,关羽自己的狂傲本性,视江东诸将如草介,一定要走有埋伏的小路。但话又说回来,刘备的错误决策,不得不说是葬送关羽的终极原因,尽管从主观上讲刘备未必是有意为之,但关羽的死,刘备真的难辞其咎。
三,荆州最高长官关羽个人性格上的弱点,是促成荆州失守的最后一环。性格决定命运,关羽性格上的刚愎自用,目空四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时的生硬、粗暴、不灵变,是压垮关羽的最后一根稻草。应该说,有刘备和诸葛亮的那个错误决策在先,关羽失荆州是迟早的事,但碰上了有严重性格弱点的关羽,只不过是让蜀国失荆州的时间表人为地提前了一些。
假如关羽面对孙权的主动示好,口头上虚与委蛇地答应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孙权的“犬子”;假如面对糜芳、傅士仁的过错,关羽能很人性地加以处理,使其二人对其并不怨怼;假如面对陆逊的“扮猪吃老虎”的伎俩能有最起码的警觉;假如,有关关羽失荆州,我们可能还可以找出很多这样那样的假如。但所有这些假如,都其实不是关羽失荆州的决定因素,它们不过是促使关羽失荆州一些小小的催化剂而已。
还是那句话,关羽失荆州,刘备和诸葛亮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