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强: 最好的对手,最好的赛程
十二强赛的赛制,更是一种混合了杯赛赛制的联赛,时间超过一年,旅行距离,最短的到韩国首尔,从北京出发,也需要两个小时的飞行。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三十一年前,有过“519事件”,世界杯预选赛第一次成为中国社会公共事件,我还记得当时作家刘心武先生,专门写过一篇报告文学,《倾斜的球场》,描述发生在工体的那场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小组赛中国国家队和中国香港队的比赛。中国队1比2输给中国香港队,赛后发生骚乱,集体性的情绪失控。
这是足球给中国社会留下的一道伤痕,三十一年过去,物非人非,世界杯仍然很远,足球仍然是中国社会疤痕一般的存在。
实力是一切的基础,而态度决定一切,这两句话放在一起,似乎像是悖论,但我觉得挺适合对国足未来一年十二强赛的展望。竞技体育首重实力,从实力角度去看,很多球迷都会觉得能打十二强赛,已经赚来的了,不会更不应该有任何成绩奢望。这样的前提下,出线与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怎样的态度、能展现出怎样的风貌。对中国足球、足球之于中国社会,态度在这一年,会要比依旧羸弱的实力更重要。
所以我从四十强赛出线后,就期待中国能和韩国同分一组,因为在我们的看球经历里,国家队层面上,韩国是无法逾越的屏障。高洪波带队打败过韩国,但那不是阵容齐整、比赛态度端正的韩国队。世预赛这样最顶级最较真的亚洲足球竞技层面,和目前这四支亚洲一线球队,我们只在1997年和伊朗对阵过,留下的是金州的眼泪。
直播十二强抽签时,参加了那场金州之战的于根伟,就坐在我身边,那场比赛的许多细节,他历历在目。“我是70多分钟被换下去的,”于根伟和我说,“拼到抽筋……当时全队首发11人,7个人拼到抽筋……当时戚指导安排的就是451阵型,现在想起来挺超前,我和姚夏打的两个边前卫,防守要求回到本方禁区,进攻要求攻到对方禁区……”
末了他有一声感叹:“那场比赛……真可惜啊……”
可惜的确可惜,但那支国家队的场上表现,并没有留下多少遗憾。当时的国脚,可能是历史上阵容实力最雄厚的一支国足,面对阿里代伊、马达维基亚们领衔的伊朗,拼到了尽。
那一场比赛,和老榕赛后的那篇长文,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甚至最终中国队十强赛没能出线,可惜的确可惜,但当时的国足态度,没有留下多少缺憾。缺憾的是临场指挥、备战、信息搜集和分析、旅行和休整安排、热身赛对手布置等等管理上各种不足。
那支国家队,大部分班底,包括于根伟,参加了4年之后晋级韩日世界杯的十强赛,他们留给中国足球的,应该是最美好的记忆。
而这些记忆的产生,更在于两度十强赛的过程,在于那样漫长过程牵动的万千民心,在于跌宕起伏中残存的希望。
希望之所以美好,未必一定是要得到那个成真的美梦,希望的美好,在于激励着大家能有所期待、有所向往,能以端正态度、十足努力,去争取美梦成真。
和伊朗、韩国、卡塔尔同分一组,用我哥们傅亚雨的话说,是“能遭遇的苦主都赶上了”。我们不奢望国足能圆梦俄罗斯2018,可能在最真刀真枪的舞台上,和这些亚洲雄主以及归化团队,狠狠地干上几场,岂不快哉?
十二强赛的赛程,抽签之前有过各种不利之说。现在看来,由客战韩国、主战伊朗开始,我觉得这是最好的赛程。最强的对手不可回避,那么一上来就面对最强者,大家注意力高度集中、神经绷紧,怎么会是坏事?这十二强赛,同样会是国足一段成长过程,与最强者同行,才是自身提高的最好机会。
有自嘲的人,不断提醒大家,中国队会被虐成狗、妄想出线的都是SB,甚至不如不去……这样的犬儒段子,此刻说来实在无趣,就如同此前一天出台的什么足球中长期规划一样无趣。除非中国不踢球,否则被虐不可回避。过去十五年,乃至更长时间,我们连被虐的机会都不多,就提前自虐而自废了。如今挑战最强对手的机会就在面前,岂不快哉?
十五年前的于根伟,打进了通向世界杯的历史进球。那一段经历,是很多球迷美好的回忆。有一段征程,从2016年9月1日开始。值得珍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