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员身价逆天 俱乐部亏损运营恐陷危局
2016年中超转会大门开启,各俱乐部抢人的“烧钱”模式进一步升级。
截至2月14日,中超共完成29笔有偿外援转会,合计消费2.31亿欧元。中超外援的总体转会价,略高于市场参考价,但内援转会价,则是几何级翻倍的暴涨。不出意外的话,本赛季出现亿元身价球员。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大规模的“烧钱”背后,各俱乐部并不能通过对球员的商业价值的进一步挖掘赚回投资,基本处于亏损运营的状态。
专业人士表示,整个足球市场目前属非理性狂热,大量资本进入、热钱进入,而一旦泡沫消除,则可能对中国足球产业发展造成巨大伤害。呼吁中超联赛有限公司(下称“中超公司”)进行干预监管,不再扮演旁观者角色。
“逆天”身价背后
2016年1月12日,此前效力于江苏苏宁的国脚孙可及效力于辽宁宏运的门将张鹭正式加盟天津权健。张鹭的转会费达到了7000万元人民币,孙可 半年前6600万元的转会费也创造了当时的转会纪录。媒体评论其6600万元的身价,足够打包购买范佩西加卡西,也相当于两个阿根廷球星特维斯。
2016年中超转会大门正式开启之后,国脚们的身价已经走上“逆天”之路,原杭州绿城门将顾超正式转会江苏苏宁,据传转会费在5000万元上下已算“低调”。1亿元的报价已非江湖传说。
向恒大求购荣昊的上海上港极有可能接受恒大6000万元的报价。江苏苏宁的任航被广州恒大、上海上港、河北华夏幸福等多家俱乐部盯上,身价据传高达8000万元;2015赛季从国安转会广州富力的于洋,当时转会费约1000万元,但一年之后,广州富力已给于洋标上了9000万元的报价准备出售;据说有七家俱乐部对江苏苏宁的吴曦志在必得,身价飙升毫无悬念,突破1亿元绝不仅仅是“可能”。
一家球队的队长向记者透露,去年底没与恒大续约的于汉超,其报价亦已突破1亿元,且追求者众。
截至2月14日,中超共完成29笔有偿外援转会,合计消费2.31亿欧元。如果按照转会市场的参考价格,29人的身价约为1.76亿欧元。张鹭转 会权健,7000万元人民币的实际价已是参考价(73.9万元)的94.7倍。毕津浩的8000万元说法,更是自身参考价(184.8万元)的43.3 倍。根据统计,截至目前的20笔中超内援转会,总计消费5.33亿元人民币,但参考价格累计只有2014万元,实际价是参考价的26.5倍。
一位中超俱乐部总经理表示,市场应该是公允的、符合经济规律的,国内球员的能力水平有目共睹,但近来转会费暴涨,中国球员价值被严重高估,甚至有与外援持平的趋势。
欧迅体育总裁朱晓东表示,国内部分球员的身价确实已经超出外援的平均身价,这不是一个正常现象,也是一个危险信号。
“转会费虚高,不是一个新鲜话题。球员身价畸高,至今已绝非偶然和个别现象,目前来看有越演越烈之势。”上述俱乐部总经理表示,没有人认为中国球员真的值这个价格,但这就是中国足球市场的现实。
据介绍,造成球员身价虚高的原因不外三方面:首先,国内好球员成为稀缺资源,国脚和一线主力球员都是待价而沽的抢手货。“这直接反映出我国基础足 球教育的缺失,各俱乐部也缺乏自主培养好球员的能力,只能去市场上抢,市场供求关系导致此结果。”上述俱乐部总经理表示。其次,国家重视足球产业发展,导致大量资本流入足球产业,导致行业已经整个形势发生巨变。随着苏宁进入江苏舜天、华夏幸福进入河北、马云加盟恒大、乐视握手国安……此前被称为“房地产联 赛”的中超联赛演变成了“互联网联赛”。第三,几年前有些俱乐部开始花大价钱买球员,效果很明显。如恒大高价买入球员后放话说三年内拿亚冠结果做到了。恒大同时对外宣传说,通过做足球,房子卖得更好,营收做得更健康。这种示范效应无疑引发对好球员的进一步争抢。
“这种现象肯定是不正常的,现在很多投资人的钱以及热钱涌入足球产业,其实大多想的不是靠足球赚钱,而是从球员身上赚钱。”朱晓东表示,但俱乐部跟联赛就是一个生态,最终还是要得到一个平衡,集聚的泡沫终有消除的一天。
俱乐部亏损运营
“身价虚高就是商业价值虚高,七八成的钱是白砸的。”朱晓东如是说。
朱晓东表示,欧洲的俱乐部如皇马、曼联、巴萨,也会斥资数千万欧元乃至上亿欧元购买球员,是因为球员有这个能力把这个钱挣回来。欧洲俱乐部的主要收入是版权、门票收入和战衣销售收入。
“无论是受众范围、球队影响力和球员自身曝光度还是个人魅力以及行为能力,这些决定商业价值的要素,国内球员可以说都有相当大的缺失。”前述球队队长谈到球员商业价值的挖掘时表示,严格意义上讲,除了上场踢球,好像没什么可增值的手段。
据朱晓东介绍,国内俱乐部的收入之前主要是来自赞助商。从2016年赛季开始,中超的版权价格从2015年每家俱乐部分到2000万元左右可提升至七八千万元。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收入。
以江苏某俱乐部为例,可能投入几千万元,门票收入大概能到2000万元左右,全加起来也就1.5亿元左右,“这样的状况对于赞助商来说也是个很大的负 担。”朱晓东表示,广州恒大通过每年新三板增发数亿用作俱乐部投入,万一股市不好,或者足球本身出现疑问的时候,增发的途径可能就失去作用。
据介绍,与俱乐部的收入相比,球队的支出更巨。16支中超俱乐部当中,保级俱乐部年均花费为1.2亿~1.5亿元;中间部分俱乐部年支出约2亿元;排在最前的5家俱乐部,花费在5亿元左右。但2016年将更加疯狂,可能会有支出超10亿元的俱乐部出现。
“基本所有的俱乐部都是建立在收支非常不对称的前提下经营的,大家都处于恶性竞争的局面。”朱晓东表示。
“我这球队一年工资四五千万,人均工资100多万元。恒大更高,人均起码达到四五百万元,年工资支出就得达到1.5亿元。打比赛还有奖励,夺冠、 保级、晋级都要给奖金。”一家保级俱乐部的副总表示,球员价格虚高,工资也年年递增,但看不到球队的回报,因此俱乐部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来看俱乐部都处于亏损状态。
“转会市场的恶性竞争形成了恶性循环,别人给年薪200万元,我给600万元,高薪的挖角导致球员频繁跳槽。”上述副总表示。
“现在各个俱乐部的心态是,大家都在砸钱,我不投,会不会被淘汰?会不会降级?逼着很多继续投入。”前述球队队长表示。
“像恒大等俱乐部在球员身上的投入不顾产出,乐观估计能够挣回30%~40%,这是一个挺危险的状况。”朱晓东表示,市场上不可能一直有这个热钱来养这个潮流的,到了一定程度发现没有产出的话,钱是会撤的。
前述俱乐部副总表示,两三年之后,如果资金链断裂,球员要么会出走,要么就是俱乐部倒闭。如果俱乐部纷纷倒闭的话,联赛可能就面临办不下去的危险。
中超公司应介入监管
“中超联赛恶性竞争非理性投入,缺乏监管机制,中超公司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朱晓东如是表示。
朱晓东认为,作为中超俱乐部的管理机构,在球员买卖的过程当中,中超公司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应该是管理者和规则的制定者。
欧洲足球协会在这方面已摸索出管理经验,2010年,颁布《欧足联财政公平法案》,这是一项针对欧足联旗下赛事参赛球队的财政法案。旨在规范各俱乐部的财政行为,控制俱乐部财政赤字,并对违反规定的球队予以处罚。该法案已于2013/14赛季正式生效。
“支出不能超过收入,如果超出了收入,理论上俱乐部是在做一件不可持续的事情,由外在的机构来监督监管这个事情。”朱晓东说,中超公司就应该是这样一个机构,应该去管理和干预,应尽快制定规则,以防俱乐部在恶性竞争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不可收拾。
而作为俱乐部的经营者,前述副总亦深切感受到了对球迷培养的投入空白。
“整个市场之关注球员的投入,对球迷的培养和投入少得可怜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该副总刚表示,足球产业要良性发展下去,不能只站在投资的角度来看待足球,而应该从建立长期良性互动上来经营足球。
上述人士表示,很多球迷并不是因为有多少大牌球员而来,更多是因为球队代表了一个城市,是城市的象征。核心的球迷是不管你球队成绩怎样,都会关心支持追随。球迷才是最大的资产。
朱晓东表示,球迷和球员是俱乐部的两条腿,把两条腿都经营好,不会偏废,才能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