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年伊始,中国A股市场出现连续大跌,世界各地主要股市也纷纷下跌。这一态势让全球投资者人心惶惶。我们该如何面对这样的严峻局面?中国经济未来究竟将怎样发展?
首先,2016年中国经济虽然仍面临继续下行的压力,但我们应正确认识到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过渡的历史发展时期,这样的阶段出现一些异常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对未来经济感到悲观的人士,很多没有充分认清经济增速调整的历史规律。
其次,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不再需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到了必须转型的阶段。我们的环境、资源、劳动力、土地无法继续承受大规模的粗犷型扩张,经济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
第三,中央政府已经清楚认识到了这个规律且顺势而为、及时制定了相应政策,因此,经济“新常态”呼之欲出。在一个政策导向型的经济体中,政府行为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强大力量。
2016年中国经济整体很可能将持续去年的趋势,
GDP增速出现比2015年更低增长率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在世界经济复苏微弱、中国
房地产萎靡不振、多个产业仍面临产能过剩和去库存的压力、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以及亏损企业数量增加、地方债务加重等多重不利因素下,2016年整体经济情形不容乐观。
增速虽然放缓,但我坚定认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向好的发展方向没有变,未来几年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整体趋势也没有变。当前所经历的调整将为将来更长时间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已经启动的多项改革基本都是在推动经济更加市场化,政府治理更加透明、法治更加公正、社会更加公平。这些措施必将匡扶和纠正过去多年来经济和社会粗犷甚至于野蛮式的扩张。
回过头来再看中国A股市场,在经历了2015年夏天过山车式的动荡跌入谷底后,几个月时间上证指数回升了20%左右。而2016年1月,股市再现连续大跌,原因有多个,而最核心的可能还是投资者对2016年经济增长比较悲观。
从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来看,2016年经济增速或会高于很多基于数据的模式预测,因为政策可能出现一些较大变化。这次会议确定了五大任务:“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其中,第二点意味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大力度,政府将在承担一定赤字的情况下为企业减税;第三点显示会给持续好几年的房地产调控适当松绑,这方面的房地产政策已经出台,都会帮助消化房地产库存压力。
此外,货币政策可能更加宽松,一方面
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调空间,另一方面央行可能继续降息。有人担心降息或将引发热钱大规模流出中国,从而导致人民币汇率不稳。笔者则认为,既然市场人士多数认为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贬值是大势所趋,那么央行则只需防范汇率波动的金融风险,逐渐让市场自行决定汇率即可,这样也同时推动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诚然,投资者和很多人依然留恋双位数的中国经济增长时代,这样的心理状态让人误以为6.5%的经济增长就是“萧条”。2600多点的上证指数扭曲了不少企业的价值,有远见的投资人应该窃喜,因为2016年一开始就机会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