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30阅读
  • 1回复

[妇幼专题]孩子有网瘾该怎么解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295
金币
36664
道行
18937
原创
750
奖券
345
斑龄
0
道券
2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070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4-12-2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1-12
— 本帖被 疾风-劲草 执行加亮操作(2016-01-12) —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青少年上网成瘾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并且成为一个世界性教育问题。家有网瘾孩子,家长要做到“五不”,即不急、不打、不骂、不怕、不管。
“不急”就是要戒除急躁心理
家长要克服病急乱投医,把孩子往一些所谓的“戒网瘾机构”里面送,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想一下子解决问题,却忘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样一个简单道理。根本不考虑网瘾的“根”在哪里,只是一味的围追堵截,为了戒网瘾而戒网瘾。二是很多问题青少年的父母一被问及对子女的教育,则会立刻哭天嚎地:“我在这个孩子身上操了多少心啊!我什么招都用了,这孩子就是不改啊!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认为孩子的错,罄竹难书,自己不知受了多少罪,尽心竭力地倾情挽救,却完全是枉费心机,反而越来越糟。三是你越急躁,孩子越烦躁,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使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吵闹就不可避免,不利于孩子成长。四是家长往往因为孩子成绩原因而着急、担心甚至严加管教,所谓“恨铁不成钢”。钢是恨出来的吗?您着急,有用吗?五是对孩子不要指望,但不指望绝不等于绝望,我们家长所谓的指望,其实是父母的一种梦想。
“不打”就是严禁使用家庭暴力
一是不要打孩子,认为打孩子的目的是为他们好,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是错误的。二是受过去“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影响,每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想象不一样时,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这种爱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但对孩子绝对不能放任自流,他们的不良行经,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要加以遏止,做错事情要承认错误,必要时应该给予适度的惩罚。三是家庭冷暴力,对孩子不理不睬,一副绝望的态势,脸难看,门难进,这样管用吗?。
“不骂”就是不说侮辱人格的话
对待问题孩子家长经常使用的是“不争气、气死我了、没救了、笨蛋、没脑子”等侮辱性语言。因此要做到第一不给孩子乱贴标签,贴的久了孩子也会这样看待自己;第二不要只图自己高兴,不顾孩子感受,伤害他的自尊心;第三家长不要唠叨、罗嗦,只图自己宣泄,不管孩子心情,孩子对此强烈不满;第四骂孩子常见的后果是孩子仇视父母。
“不怕”就是不要忧心忡忡
一是必须让孩子自己学会怕,俗话说吃一堑才能长一智,孩子18岁以后就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你已经不是他的监护人。并且你也不可能改变他的意图和性格。二是家长最喜欢顺从自己的心愿而违背孩子的意愿,以此来维护家长高高在上的威严。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不是别人铺到哪里就能走到哪里。没有别人铺路的时候,终归还是要自己闯的。三是把自己担心的事列成单子写下来,过一周后你会发现99%的担心的事情未发生。四是大人不会自爱,孩子如何会自爱。因此不和孩子做交易,讲条件,让他自己去感受。孩子是家庭的重心,但不是全部。
“不管”就是不要面面俱到管的太严
一是不管不等于听之任之,通过观察寻找解决孩子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和机会。分清大事小事、小事不要管的太严,大事决不让步,你退一步,他就进一步,还有其他事情等着你,不放纵,多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让他们自己管自己。让孩子学会独立,该放手时就放手。二是家长只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健康,对孩子的过分和无理要求一概不管,如装宽带、买手机等。三是家长管的太多,特别是学习!孩子不是管出来的。所有的孩子都在抱怨家长对他们的学习乱定计划、乱给目标、乱做主张,以为那是对孩子好,是爱。您在那费心思管,有用吗?不但没用,还会有反作用!现在的家长,明明知道没用,还偏要去做这些没用的事情,这不是浪费时间的问题,这简直就是消磨自己的生命!解决学习问题,家长需要理性的方法,而这个方法,恰恰就是“不管”这两个字!15岁开始,自我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的主导方式,被动的种种教育方式,只会对自我教育产生干扰。要知道自己督促自己学习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法。四是孩子不是管大的,管好的,要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自己对自己负责。要培养孩子思辨能力,自控能力,自我平衡能力,在放手同时加以引导。五是家长要管住自己,管好自己的嘴巴、眼神,最重要的是管好钱包。
在严重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一离开家势必会遇到大问题。在家中,他们习惯了别人替他做事情,他可以颐指气使,但到了家以外,很少有人会愿意接受他的颐指气使,相反,什么事都要他自己去完成。
然而,他童年的经历告诉他,他是弱小的,他做不了什么,要做什么,他必须依靠父母的帮助。但是,父母可以替他交朋友吗?不可以!父母可以替他学习吗?不可以!父母可以替他恋爱吗?更不可以!
于是,这个孩子会产生深深的受挫感。受挫感的产生是很正常的事,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种种或大或小的受挫感,但正常长大的孩子会坚信,尽管遭遇到了挫折,他仍可以靠自己实现他的愿望,而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则习惯以为,他可以靠别人实现他的愿望。在家以外,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一个习惯了溺爱的孩子会无法在学校和社会上靠自己去实现他的愿望,这就不只是受挫感的事,而是他切切实实地无法实现他的目标。
这时,他会渴望逃回家中,毕竟在这里,还有人乐意替他做事情。
然而,一个大孩子的愿望和一个婴幼儿的愿望是不一样的,父母已无法替他实现了。帮一个16个月的蹒跚学步的孩子拿一个10米外的球,对于父母而言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帮一个16岁的孩子交友、学习甚至谈恋爱,却是父母很难做到的事情,而帮一个26岁甚至36岁的大孩子实现真正的价值感,则成了任何一个父母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这时,这个大孩子的世界就会崩溃。
一旦崩溃后,他容易对父母产生很大的怨恨。不过,这个怨恨其实不是现在才产生的,而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累积了,当父母非要喂他吃饭时,当父母非替他穿衣时,当父母以安全的理由而非限制他的活动时……这种怨恨早已经产生了。
并且,他们的怨恨,如果从根本上而言,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现在经不起挫折,没法融入学校和社会等家以外的环境,这种苦果的确是父母的严重溺爱种下的。
一个20岁的女孩小妍,因为受不了老师的批评而退学。回到家后,她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经常对父母发脾气,有时还动手打她的父母。每次这样做了以后,她会非常自责,会痛哭流涕地请求父母的原谅,发誓再也不这样做,但她控制不住自己,过不了多久又会对父母发脾气并动手。
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溺爱中长大的她潜意识深处知道,她现在经受不起挫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过度的溺爱。她折磨父母,其实是在表达这样的意思:你们为什么现在不能帮我解决困难了?
以前,她习惯了有困难找父母,她越小的时候,父母能帮她解决困难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那时的挑战的难度不大,但她越大,她遇到的挑战就越大,父母能帮她解决的可能性就越小。

[ 此帖被疾风-劲草在2016-01-12 17:59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12
疾风-劲草 金币 +12 鼓励一下 2016-01-1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离线五味瓶

UID: 2014807

发帖
1268
金币
4206
道行
1300
原创
0
奖券
3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none
设备
cannon IXSUS 520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1-11
最后登录: 2018-05-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01-12
这是意见很困难的事,需要慢慢戒断。可以寻求新的兴趣来替代。
3条评分金币+11
微风轻拂 金币 +3 - 2016-01-13
六月-飞雪 金币 +3 - 2016-01-12
疾风-劲草 金币 +5 鼓励讨论 2016-01-12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