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801544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3-06-17
- 在线时间12605小时
-
- 发帖10761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36
- 金币88207
- 道行18910
- 原创538
- 奖券560
- 斑龄0
- 道券29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801544
- 发帖
- 107610
- 金币
- 88207
- 道行
- 18910
- 原创
- 538
- 奖券
- 560
- 斑龄
- 0
- 道券
- 29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0-09-02)
—
<<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偏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笑中有刀."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有曰"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成语"笑里藏刀"就出自这个典故.它是《三十六计》里的第十计,也是“敌战计”系列中的第4计.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我方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来欺骗麻痹对方,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是一种在表面上示以友好而实质上暗藏杀机的谋略.三国里就不乏这样的故事. 笑计一:第75回,吴将吕蒙欲趁蜀将关羽在襄阳与曹军激战正酣之际,袭夺荆州.怎奈关公对此早有警觉,派人在边界上严防死守,日夜巡逻.密切监视着吴军的一举一动,毫不放松.为了消除和麻痹关羽对自己的敌意,吕蒙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但无计可施.乃托病不出,使人报孙权.权闻吕蒙患病,心甚怏怏.陆逊进言曰:"吕子明之病,乃诈耳,非真病也."权曰:"伯言既知其诈,可往视之."陆逊领命,星夜至陆口寨中,来见吕蒙,果然面无病色.逊曰:"某奉吴侯命,敬探子明贵恙."蒙曰:"贱躯偶病,何劳探问?"逊曰:"吴侯以重任付公,公不乘时而动,空怀郁结,何也?"蒙目视陆逊,良久不语.逊又曰:"愚有小方,能治将军之疾,未审可用否?"蒙乃屏退左右而问曰:"伯言良方,乞早赐教."逊笑曰:"子明之疾,不过因荆州兵马整肃,沿江有烽火台之备耳.予有一计,令沿江守吏不能举火.荆州之兵,束手归降,可乎?"蒙惊谢曰:"伯言之语,如见我肺腑.愿闻良策."陆逊曰:"云长倚恃英雄,自料无敌,所虑者惟将军耳.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之他人,使他人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彼必尽撤荆州之兵,以向樊城;若荆州无备,用一旅之师,别出奇计以袭之,则荆州在掌握之中矣."蒙大喜曰:"真良策也!"由是吕蒙托病不起,上书辞职.在吕蒙的大力推荐下,孙权任命陆逊接替吕蒙.陆逊与吕蒙交割马步三军已毕,即修书一封,具名马,异锦,酒礼等物,遣使赍赴樊城见关公.关公召入,指来使而言曰:"仲谋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来使伏地告曰:"陆将军呈书备礼,一来与君侯作贺,二来求两家和好,幸乞笑留."公拆书视之,书词极其卑谨.关公览毕,仰面大笑,令左右收了礼物,发付使者回去.使者回见陆逊曰:"关公欣喜,无复有忧江东之意."逊大喜,密遣人探得关公果然撤荆州大半兵赴樊城听调.即差人星夜报知孙权.权拜吕蒙为大都督,总制江东诸路军马.吕蒙设计,令部下着白衣,假冒客商,夜渡过江,乘守卫将烽火台的荆州兵不备,将关羽设在紧要去处墩台之军,尽行捉入船中,不曾走了一个.于是长驱大进,用沿江墩台所获官军,赚开城门,径取荆州,无人知觉.等到关羽闻知,大势已去.最终,在曹,孙二军的联合打击下,关公败走麦城,父子皆为吴军擒杀.这就是俗语"大意失荆州"的由来. 关羽在中国可谓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级人物.在古代,无论是上层统治阶级,还是底层百姓,都对其是推崇备至.从解放前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小关公庙宇,足见其在中国社会各阶层中的影响力.新中国成立后,其庙宇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大多被毁,但仍有少量被保护留存.如今,各地又有不少地方在重建或重修.虽然基本上是为了开发当地旅游资源的需要.但不可否认关羽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历史地位.在三国中,关公是声名最为显赫的一位将军,其事迹对熟读三国的人来说有如数家珍一般: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斩蔡阳,水淹七军等,无不都是轰轰烈烈之举.其对刘备至死相从的义举尤为后世所敬佩.虽说小说对关公的描写多出于虚构,不过作为历史名将,关云长还是名副其实的."水淹七军"就是一桩真实的历史事件.仅凭此一仗,说关羽具有大将之才亦不为过.在历史上,曹操甚至为躲避关公可能对他带来的威胁,也确实与部下商议过迁都以避之.这在三国中也有体现.第75回,关公擒了于禁,斩了庞德,威名大震,华夏皆惊.探马报到许都.曹操大惊,聚文武商议曰:"某素知云长智勇盖世,今据荆襄,如虎生翼.于禁被擒,庞德被斩,魏兵挫锐.倘彼率兵直至许都,如之奈何?孤欲迁都以避之."可见曹大丞相已对关羽害怕到何种程度了.后来在司马懿的劝说下,曹孟德才将迁都之议搁起.关羽的才干,三国中已有许多的表述,这里就不再啰嗦了;对于关羽的人品,曹操是尤为赏识.第27回,在关云长"挂印封金",不辞而别后,曹孟德谓张辽曰:"......此等人吾深敬之....."由此可见一斑;至于关公的威名更是不消说了,已到了让敌方闻风而逃的地步.第73回,曹仁部将吕常不服关羽,带兵二千出战.谁知道士兵们一看见前来应战的是大名鼎鼎的关公,吓得是屁滚尿流,不战而走.足见关二爷是何等的威风!故刘备在征调诸葛亮入川后,唯独把关羽一人留下来,坐镇荆州,就是看中了他身上超乎常人的才干,人品及威望.而关二弟的表现也确实让人称道.就是在他取得"水淹七军"的大捷后,依然保持着对名义上的盟友,东吴集团的警惕.第73回,当随军司马王甫曰:"将军一鼓下襄阳,曹兵虽然丧胆,然以愚意论之:今东吴吕蒙屯兵陆口,常有吞并荆州之意;倘率兵径取荆州,如之奈何?"云长曰:"吾亦念及此.汝便可提调此事:去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选高阜处置一烽火台.每台用五十军守之.倘吴兵渡江,夜则明火,昼则举烟为号.吾当亲往击之".从关羽布置的严密防范江东吴军的措施来看,他根本就是把吴人当作敌人来对待的.而吕蒙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对手.作为职业军人,吕蒙非常清楚,只要自己在一天,就别想获得对方的信任.因为关云长对他吕将军的能力和心思实在是太了解了.要想让关公放松警惕,只能走"换将"这一步棋.而这个人选还非常难找.江东的职业军人全都是身经百战的纠纠武夫,他们对于刘备赖着荆州不还一事心里早就窝着一肚子火,无论哪一位东吴将领上台,都是非打不可,他们也全是让关公不放心的人.只有换一个没有名气,没有威望,甚至没有军方背景的文人,才能彻底打消关羽的疑虑和戒心.而且这个接替吕蒙的人也必须是积极的主战派,并要聪明伶俐,善于在外交上和对手打交道,否则就不可能完成孙权集团夺回荆州的任务.也许是命运早就决定好了,陆逊,一个对于关公来说几乎是完全陌生名字的白面书生开始登场了.小陆一出手,就送上了一条"笑里藏刀"之计.关羽此人尽管在三国里称得上是一位智勇威武的名将,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刚愎自用,自视甚高.简单的说吧,就是吃软不吃硬,最爱吃马屁了."老子天下第一"就是日后被捧为"武圣"的关夫子最大的致命伤!而且就在不久前,第73回,因羞于和老黄忠并列为"五虎上将",关侯爷竟发出:"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的狂言;第65回,由于有多嘴之人在他面前夸赞马超武艺高强,老关竟欲丢掉军队和荆州,入成都和马儿一比高低,被诸葛亮给他戴上一顶"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的高帽子后才作罢.针对老关这个众所周知的毛病,先由陆逊和吕蒙联袂合演了一出"因病调离工作岗位"的煽情剧,再由小陆单独唱了一首"笑里藏刀"之歌.甜蜜的语言,谦卑的书信,诚恳的态度,贵重的礼物,终于使得关羽彻底的失去了警惕,乖乖地接受了陆伯言送上来的这个香喷喷的诱饵.而他为此付出的不仅是荆州,还有自己和儿子关平二个人的性命!"投其所好,对症下药"向来是小陆子的拿手好戏.关羽的软肋就是他特别喜欢别人的奉承.俗语说的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根据关公的特性,陆伯言笑眯眯的用了一招,只用了这一招----"笑里藏刀"就解决了困扰东吴集团多少年的头痛问题.出手就已不凡,默默无闻的小陆开始渐渐地在三国里崭露头角了.也可以说,他今后能获得阚泽的大力推荐,担任吴军的统帅,大破蜀军,赢得吴蜀彝陵--猇亭大战的胜利,就是从他献上的这条"笑里藏刀"计开始的.该计也是三国里最著名最生动的"笑里藏刀"之计. 笑计二:第118回,魏国权臣司马昭派大军讨伐蜀国.魏将邓艾趁蜀军主力与魏军大部队都在剑阁相持不下之时,勇渡阴平小道,偷偷绕道蜀军背后,拿下蜀国的绵竹,迫使蜀后主刘禅投降.消息传到前线,蜀军上下全体震动.众将咬牙怒目,须发倒竖,拔刀砍石大呼曰:"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号哭之声,闻数十里.蜀军主将姜维见人心思汉,乃与诸将附耳低言,说了自己的计策.随即于剑阁关遍竖降旗,引张翼,廖化,董厥等来降魏军主帅钟会.会大喜,下座相拜,待为上宾.维说会曰:"闻将军自淮南以来,算无遗策.司马氏之盛,皆将军之力.维故甘心俯首.如邓士载,当与决一死战,安肯降乎?"正为被邓艾夺了头功而醋意大发的钟士季,在听了姜伯约这番慷慨激昂的马屁后,正中下怀,遂折箭为誓,与维结为兄弟,情爱甚密,仍令照旧领兵.在成都的邓艾得知姜维没有听自己的命令,反而投了钟会,是大为不满.立即上书司马昭,要求把蜀后主刘阿斗留在四川,以弹压蜀人.这引起了司马昭的猜忌.于是他命令钟会伺察邓艾,以防其变.姜维在旁挑唆曰:"愚闻邓艾出身微贱,幼为农家养犊,今侥幸自阴平斜径,攀木悬崖,成此大功,非出良谋,实赖国家洪福耳.若非将军与维相拒于剑阁,艾安能成此功耶?今欲封蜀主为扶风王,乃大结蜀人之心,其反情不言可见矣.晋公疑之是也."会深善其言.维又曰:"请退左右,维有一事密告."会令左右尽退.维袖中取一图与会,曰:"昔日武侯出草庐时,以此图献先帝,且曰:'益州之地,沃野千里,民殷国富,可为霸业.'先帝因此遂创成都.今邓艾至此,安得不狂?"会大喜,指问山川形势.维一一言之.会乃与维密议如何收邓艾之策.最后在第119回里,钟会派遣监军卫瓘完成了这个任务.会入成都,尽得邓艾军马,威声大震.乃谓姜维曰:"吾今日方趁平生之愿矣."维曰:"昔韩信不听蒯通之说,而有未央宫之祸.大夫文钟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死.斯二子者,其功名岂不赫然哉?徒以利害未明,而见机之不早也.今公大勋已就,威震其主,何不泛舟绝迹,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子游乎?"会笑曰:"君言差矣.吾年未四旬,方思进取,岂能便效此退闲之事?"维曰:"若不退闲,当早图良策.此则明公智力所能,无烦老夫之言矣."会抚掌大笑曰:"伯约知吾心也."自此二人每日商议大事.维密与后主书曰:"望陛下忍数日之辱,维将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必不使汉室终灭也."当钟会接到司马昭要来的消息后,姜维更是在钟会面前极力挑拨他与司马昭的矛盾:"君疑臣则臣必死,岂不见邓艾乎?"在姜维的鼓动下,钟会终于动了杀机,把魏将们都关押在蜀宫中,逼迫他们签字画押,帮助自己反对司马昭.在利刃的危胁下,众魏将不得不从.钟会与姜维见诸将的态度十分勉强,于是决定素性把被扣留在宫里的魏将全部杀掉,以绝后患.行动前,会曰:"吾夜梦大蛇数千条咬吾,主何吉凶?"维曰:"梦龙蛇者,皆吉庆之兆也."会喜,信其言.正在此时,宫外人声沸腾,四面八方,无限兵到.原来是外面的魏兵们得知了钟会和姜维要害被抓的魏将们,群情激奋.在监军卫瓘的带领下,杀入宫中来救诸魏将.经过一场混战,钟会被魏兵所杀.维临死前,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时年五十九岁.其家属亦被魏军尽杀之. 作为诸葛亮北伐事业的接班人姜维,机智勇武,深通韬略.其老对手邓艾也曾由衷地发出赞叹:"真将才也!"(第113回)是蜀国后期唯一的良将,也是蜀军的顶梁柱.大胆过人,酷爱冒险,永不服输是他的最大特点.其不顾一切,坚持不懈地"九出祁山",北伐中原,就是他个人这种天性的最大表现.书中他的这条谋求复国的计策,就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笑里藏刀"之计.姜维可谓是一个心理学家,他非常熟谙对方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利用魏军将帅之间的不合,从中挑拨离间,制造矛盾.而魏军主副将之间互不买账,争功不已又给他施行"笑里藏刀"之计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姜伯约先是拼命的吹捧魏军主将钟会,使得他自己有了好感;然后在钟士季面前诋毁邓艾,让他对邓士载的厌恶感更进一步加强.最后成功的借钟会的手把自己的死敌邓艾拿下,消除了自己在实施复国大计时可能遇到的第一个障碍.紧接着又拿一幅蜀国的地图,激发得魏军主将钟会的野心是勃勃而起.最后利令智昏的钟会终于下定决心,与老上级司马昭彻底的翻脸了.他下令将怀有异心的魏将统统抓了起来,准备全部杀掉.以铲除军队中所有的异己分子.姜维就等着这个机会来除掉自己复国计划中的第二个障碍.只要魏将们被除掉,魏军就会群龙无首,而孤掌难鸣的钟士季就不得不依靠姜维这批蜀将来替他控制军队.等把魏军的军权拿到手后,再除掉已成为孤家寡人的钟会,姜维的复国大计就算大功告成了.情况正如姜伯约预先设计好的步骤在走,似乎一切都十分顺利.只是到了最后一步时出了差子.由于坑杀众魏将的消息被走漏,那些最被姜维忽视的魏兵在他们中下级军官的带领下,造起了他们总司令的反了.最终使得姜维精心策划并导演的这出"笑里藏刀"的大戏功败垂成.这也是姜维近60年的人生旅程中的最后一次冒险.姜维此计堪称三国里最大胆冒险也最功亏一篑的"笑里藏刀"之计. 以上是三国里最出名的二条"笑里藏刀"之计.施计者和中计者都是聪明绝顶的三国名将.之所以关羽和钟会两个人会中了陆逊,姜维的"笑里藏刀"之计,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这二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缺陷:自视甚高,爱吃马屁的缘故.兵书有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古人在兵书里语重心长地告诫军队指挥员们道:表面上甜言蜜语,实际上暗中备战,是为了其更进一步的行动....没有书面文字的求和,一定是其中有诈."笑里藏刀"就是对这一论点最形象的体现.它要想能取得成功,对手就必须是个虚荣心很强或爱贪小便宜的人.否则我方拍的马屁就起不了作用.三国里的二条"笑里藏刀"之计,一胜一负.但总的来说,在让对手接受己方拍的马屁,放弃了对我方的戒备,从而掉入自己设计好的陷阱里,这个目的陆逊和姜维都达到了.之所以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个人认为,其原因其实都和实施对象的上级领导有关.陆逊的"笑里藏刀"计虽然针对的人物是关羽,但如果没有刘备对关公过于迁就的宠信,就不会造成关云长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的个性.在关二爷明目张胆地对同僚表示出其唯我独尊的思想后,作为集团老大的刘玄德非但不予制止和批评,反而采取明面上息事宁人,暗里却胳膊肘朝里拐的和稀泥做法,更加助长了关羽骄横不可一世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使得关公竟然面对自己心目中的敌人送来的糖衣炮弹会得意忘形,最终给蜀汉集团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如果蜀汉集团的一把手刘备和二把手诸葛孔明能早一点对关云长这种狂傲的性格采取严肃认真的惩戒措施或调离原工作岗位,那么陆逊的这招"笑里藏刀"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奏效的."大意失荆州"这个责任,我看应当由关羽和刘备包括诸葛亮共同来承担;而姜维的"笑里藏刀"之计会在最后关头而失效,我认为关键在于钟会的主子司马昭太老谋深算了.他对钟会始终是在利用而不是信用,处处留着一手,时刻在提防着野心勃勃的钟士季.第118回里,他一面封钟会为司徒,表示对其很赏识,信任;一面却急不可待地下令让监军卫瓘监督两路军马,名义是让卫监军与钟会共同监视邓艾,实际上是让他监视邓,钟二个人."监督两路军马"的意思其实再清楚也不过了.在他命令钟会捉拿邓艾的同时,却积极调动大军,来到长安,准备入蜀,声言要讨伐邓士载.其真实用意却被他对邵悌的话一语而道破:"...吾今此行,非为艾,实为会耳!"可见他压根就没有信任过钟士季.一个得不到领导信任的下级,其结局可想而知.故姜维的"笑里藏刀"之计设计得再怎么巧妙,算得再精,最终他与钟会都逃不出司马昭的手掌心.因为事态的发展进程皆如其所料:".....蜀既破,则蜀人心胆已裂.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会即有异志,蜀人安能助之乎?至若魏人得胜思归,必不从会而反,更不足虑也...."姜还是老的辣,论玩心机,耍手段,搞政治,职业军人姜维和司马氏御用的小智囊钟会两个捆一块都不是司马昭的对手.所以姜伯约的"笑里藏刀"计会遭到失败一点都不奇怪.从三国里的经验来看,"笑里藏刀"之计要获得成功,固然和对手有关,但更与对手背后的主子的智慧和谋略密不可分!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享,装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2-08-11 21:21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