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见闻
在柏林我们拜访了柏林足协。
本来是要全队去的,柏林足协方面解释没有那么大的地方,所以就徐阳,姚健,我三个人代表去了,到达后在三楼见面的时候,发现德国人安排了大的房间,是可以容纳很多人的,我想可能是组织沟通的问题,不过我们三个人的问题就问了两个多小时,人多了,估计会进行更长时间了。
接待我们的据说是柏林足协的副主席之一,还有一个胖老头和一个小伙子,说话的就只有这个主席,他是管外事活动的,徐阳谈到了德国国家队的厄齐尔,博阿腾,赫迪拉,这些后来放开的非日尔曼的外籍德国人时,他显得很骄傲,他说他也是土耳其的后裔,为推进这些球员进入到德国国家队而努力过。
我们的会谈是比较轻松的,会议室里准备了,咖啡和矿泉水,就象朋友在咖啡馆里聊天,这让我想起了,我们来德国一开始到的一个小球会参加一个华人的足球联赛,那是一个参加德国丁级联赛的俱乐部,他成立是1892年,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俱乐部不大,会员在踢完球,可以有休闲,联谊,喝啤酒,喝咖啡等等,足球在这里更有文化的气息。
柏林足协的副主席,简单的介绍了德国足球的发展,比如先培训教练员,建很多很多的免费的开放的球场,他告诉我们,柏林一个星期的周末从六岁的孩子到业余比赛会组织三千场的比赛,我问他这么多场的比赛,你们这个地方,这么多人可以吗?工作量这么大。他说柏林足协下面还有八十个分之机构,柏林足协一共有20万的会员。是一个很庞大,组织运转周密的系统,每个周末会有五六百个志愿者,为比赛服务,尤其是青少年的比赛。他认为孩子需要在实在中才能成长,他们会分ABCD不同的级别让孩子参与,所以德国的孩子每周都会有一次比赛的机会。而孩子比赛就象是一个节日。
回来后我算了一下,如果德国的小孩从六岁就开始每周有一场比赛,那么一年就有五十场的比赛,到十六岁就有五百场的比赛了,而我在14岁的时候每年的正式比赛只有十场,14岁到十六岁之间全国的比赛如果能打出线加起来也只有最多五十场,我们在成长中的比赛有可能是二百场对五百场,我们的差距就显现了,因为比赛少,长期的都是在基地里训练,无对抗的技术训练,有很多时间都耽误了。
我们的足球还是缺少了一些文化,更像是闭门造车。德国人说他们是几百个孩子里挑一个,中国有那么多人如果一千个人里挑一个,是可能赢德国的。但是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踢球的人有多少在中国,柏林足协有一万五千个注册的女足队员,在北京可能只有几百个或者更少的在踢。因为足球对于我们来说是工具,而不是生活的方式。
所以我们都在研究怎么训练,有更好的方法,其实我们更应该去做足球环境,做体系,北京有的少儿俱乐部有这样的体系,从基数中挑出好孩子签约一周练四次,多打比赛,那么也是可以的。但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
中国的足协因为是官方的,不是民间的,所以他做事很吃力,北京足协据我所知,就是组织一年一次的百队杯,还有最近的京超。孩子的比赛几乎就是百队杯这么多,所以就象是一个大身子,顶了一个小的脑袋。
德国人告诉我,他们每个区都会有三个巡视员,到各个训练的地方去看,找到了表现好的有天赋的孩子,会邀请他们每周练一次,他们反对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人,去独立的足球学校。
西班牙的教练在国内的足校时,制定的了一周练三次,周末打比赛的计划,领导说我们这是足球学校,怎么可以一周只练三次呢。
我想可能是体制原因吧,我也不知道原来的举国体制下的体校模式好不好,有的说是被淘汰了,但是体校模式也成就了1994年到2000年这一时期的,很有个性特点,技术鲜明的球员。现在的队员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关键位置只能靠外援了。
很晚了,不想写了,就是个大概,我想还是环境,就象学英语,天天对着书练,不如把他放到英国去,一年就会了。目前有校园足球的老师去法国学习,也有荷兰的,德国的,葡萄牙的,阿根廷的,比利时的,日本的,韩国的教练在中国教我们训练的方法,我觉得我师傅说了一句话有道理:孩子不是教出来的,是自已踢出来的。我们需要的是给他们创造好的环境,我们原来在亚洲也曾经只差一步就到罗马,为什么现在差了好几步了,我相信中国有很多很多踢球的天才,就看这里的土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