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08阅读
  • 0回复

[健康饮食]秋不食姜是真的?揭秘秋季滋养的3大误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87541
金币
46724
道行
38014
原创
108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287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2-2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9-09
— 本帖被 疾风-劲草 执行加亮操作(2015-09-10) —
误区一:秋不食姜

过去有句老话:“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营养专家表示,秋季并非绝对一点也不能吃姜,关键是不能“多食”和“夜间勿食”。根据中医理论,生姜辛温无毒,归五脏,益脾胃,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散烦闷等等。现代医学认为,生姜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进消化的功能,还有抗菌作用;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然而,生姜的好处虽然多,吃起来也有不少讲究,季节和时间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生姜属辛辣之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加上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加重秋燥对身体的危害。所以秋天以少吃姜为宜。所谓“夜不食姜”,则主要是因为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且晚上进食辛温的生姜还很容易产生内热,日久出现“上火”的症状。

不过,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对待,当有病需要用姜时应照常用,如秋季治风寒咳嗽经常用姜。中医认为应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即热病用寒凉药物治疗,寒病用温热药物治疗。患寒性疾病的人,在夜间因受凉而加剧咳嗽、腹痛、呕吐,此时虽是半夜也应该急服热的生姜汤,可以起到温肺暖胃、散寒止咳、止呕止痛的良效。另外,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一次吃太多。

误区二:秋瓜坏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

  夏天吃西瓜是消暑的,但进入秋天后如果吃多了,很容易发生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夏天大量食瓜已经让人的脾胃处于虚弱状态,加之天气转凉,吃多了阴寒性质的瓜果肠胃自然会不舒服。老人、小孩以及胃肠功能不好的特殊人群尤其要注意。“秋瓜坏肚”,提醒的是在秋天里瓜类水果要少吃,但并不是说完全不能吃,只要不过量,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损害。

  另外,秋天里也有一些水果是可以适当多吃的。比如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龙眼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等作用,对夜间失眠的老人尤为适宜。葡萄可以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总之,市民在挑选水果时应尽量选择当季的水果,顺着大自然的节气吃当令的水果,最符合人体脾胃的运化。

  误区三:贴秋膘

  立秋之后,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其中首选吃肉,“以肉贴膘”,所以叫“贴秋膘”。

  但贴秋膘也要讲究科学搭配。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

  另外,贴秋膘也要分人。天气转凉,人们食欲大增,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秋季容易出现口干唇焦等秋燥症候,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而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莲子、茯苓饼、芡实、山药等。

1.要注意防止热能过剩,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2.中医称“宜食麻以润其燥”。首先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发功用的辛香气味食物,如芹菜。
  3.由夏到秋,气温下降,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过于生冷,会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种消化道疾患。所以饮食上有“秋宜温”的主张,也就是说秋天应当避免光吃些凉和性寒的食物,应当多吃一些温性食物
  4.海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而海苔更是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藻糖酸,可以保护人体免受放射线的伤害
  5.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对于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疗效。
6.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
  7.秋季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德州市名中医药专家杨京慧同志以《黄帝内经》四季养生理论为主线,向大家推荐“生地麦冬粥”等6个秋季养生食谱,点出了人们在当下存在的危害身心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他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致,长生久视。提醒人们养生要因天之序,顺其自然,健康长寿靠自己。

生地麦冬粥

原料:生地黄50克,麦冬(去芯)40克,粳米50克。做法:将生地、麦冬洗净,切成碎片,装入已消毒的纱布袋内,放入陶器罐内,放入清水,先煮1小时,捞去布袋去渣,放入粳米(洗净)熬粥30分钟,即可食用。功效:养阴补血。

沙参银耳粥

原料:沙参50克,银耳50克,粟米50克,冰糖10克。做法:沙参洗净,放入陶器罐内,放入清井水,先煮30-40分钟,去沙参,放入银耳,栗米(均洗净),再煮1小时放入冰糖,再熬10-15分钟,即可食用。功用:补肺、益气、养阴。

杏仁川贝百合粥

原料:杏仁30克,川贝母15克,百合30克,粳米50克。做法:先将杏仁、川贝母、百合洗净,装入已消毒的纱布袋内,先煮1小时,捞去药渣后放入粳米(洗净),再煮20-30分钟,即可食用。功效:滋阴润肺。

桑菊粥

原料:霜桑叶30克,菊花30克,川贝15克,粳米50克。做法:将桑叶、菊花、川贝洗净,装进已消毒的纱布袋内,入进陶器罐内,注入清水,先煮30分钟,捞去药渣,放入粳米,煮30分钟,粥成即可食用。功效:清肺润燥

牛奶粳米粥

原料:粳米100克,牛奶250毫升,红糖或白糖适量。做法:粳米下锅,用大火烧开,小火熬1小时;粥已经粘稠快要熬好时加入牛奶,搅拌均匀;出锅盛碗,加入白糖或红糖。功效:补益虚劳。

黄芪淮山药粥

原料:黄芪30克,淮山药40克,粳米50克。做法:将黄芪洗净,切成片,与淮山药装入已消毒的纱布袋内,放入陶器罐内,注入清井水,先煮1小时,将药渣袋捞去,放入洗净的粳米,煮20-30分钟,即可食用。功效:健脾益气。
1条评分金币+11
妞妞乐乐 金币 +11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5-09-0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