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801544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3-06-17
- 在线时间12605小时
-
- 发帖10761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36
- 金币88226
- 道行18910
- 原创538
- 奖券560
- 斑龄0
- 道券29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801544
- 发帖
- 107610
- 金币
- 88226
- 道行
- 18910
- 原创
- 538
- 奖券
- 560
- 斑龄
- 0
- 道券
- 29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2-08-09)
—
火是人类得以摆脱茹毛饮血,获得温暖,并借此进化的一种物质.它既能带给人类世界以光明和进步,同时又以其具有巨大的破坏力而令人闻之色变.尤其在古时冷兵器时代,碍于生产力的落后,火作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方式和手段,常常在战争中被委以重任,并往往起到左右战局的作用.自然,对于孙子这个优秀的军事家来说,火更是他绝对不能放过的一项研究内容.孙子还特地在他的《孙子兵法》中为此辟了一个专栏,也就是第12篇"火攻篇",专门对此进行了专项的研讨和论述.火攻,指用火攻敌."火攻篇"是有关古代火攻经验的总结性文字.主要论述了火攻的种类,条件,实施方法以及火发后的应变措施等问题.孙子认为以火助攻,是提高军队战斗力,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作战形式.而在国人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中,最为世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战例,无疑就是火攻了. 第1节,孙子一开头就明确地把火攻形式归纳为五大类,即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先说火人,就是焚烧敌军人马.如著名的陆逊火烧连营和周瑜的火烧赤壁;火积,焚烧敌军粮草.如大家熟知的曹操的火烧乌巢;火辎,焚烧敌军辎重.如第30回,曹操派遣徐晃,史涣二将截击袁将韩猛的运送补给的车队,尽焚其辎重;火库,焚烧敌军仓库.如第70回,老黄忠火烧曹军天荡山的粮仓;火队,焚烧敌军粮道.如第115回,姜维尽管巧妙利用魏将邓艾的部下王瓘的诈降计,击溃了邓艾.但因为王瓘在阴谋败露后,狗急跳墙,尽烧蜀军粮草车辆,并将栈道和各关隘尽皆烧毁.因此,姜维虽然取胜,还是不得不由于车仗和粮道被毁,狼狈的撤军回汉中.火攻一旦获胜,所取得的战绩是十分辉煌的,但它是要有条件的,即孙子说的:"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就是实施火攻必须具备条件,火攻器材必须平时即有准备.三国中三大战役的胜利都与火有关,而且都是以弱胜强的情况.如果平时没有足够的准备,是无法在短时间内,依靠少量火攻器材就能决定胜负的.简单地说,这就是火攻所需要的物质条件.而放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极其依赖气象条件,要看准天时,要选好日子.正所谓"发火有时,起火有日."天时,指气候干燥;日子,就是起风的日子.俗话说的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嘛!第48回,赤壁大战,周瑜在破曹大计万事俱备的情况下,偶然因一阵风起,触起心事,突然晕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就是由于发现了风向对吴军不利,是西北风,一旦实施火攻,不但消灭不了敌人,反而会烧了自己这个致命缺陷后,才如此失了常态.最后,反倒成就了诸葛亮以装神弄鬼的方式,演了一出"借东风"而声名大噪.由此可见,火攻能否获得胜利的条件非常苛刻,一句话,就看老天爷帮不帮这个忙了.曹操注:"以火攻人,当择时日也."他可是这方面的一个专家了. 在第2节,孙子主张火攻与兵攻相结合,曰:"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即利用纵火所引起的敌情变化,及时指挥军队发起攻击,以扩大战果.具体措施是:1,"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在敌营内部放火,就要及时派兵从外面策应.魏将王瓘在火烧姜维的粮草辎重和粮道后,战败身死.就是因为他的诈降计被姜维识破了,他的救兵也早被蜀军杀败.王瓘已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其败死是必然之事.但他总算以自己对魏国和上级的忠诚,为魏军扳回了一局.一把火迫使姜维放弃已到手的胜利,无奈的撤军;2,"火发而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意思就是说,如果火攻发动了,而敌军还没有出现混乱,指挥官就得审时度势,不可立即发动进攻.得根据情况作出决定.可以进攻就进攻,不可以进攻就停止.第30回,曹操夜袭乌巢,活捉了守寨袁将淳于琼,袁军大乱.没想到曹军刚开始焚烧袁军粮草,正遇上袁军乌巢的一支运粮队来到.袁军发现屯上火起,急来救应.曹军急请分兵拒之.曹操大喝曰:"诸将只顾奋力向前,待贼至背后,方可回战."于是操众军将无不争先掩杀.一霎时,火焰四起,烟迷太空.见大功告成,操才勒马回战,杀败前来救援的袁军.乌巢之战,曹操总算有惊无险,获得了胜利;3,火可以从外面燃放,这时就不必等待内应,只要适时放火就行了.如第90回,诸葛亮火烧藤甲军;4,要从上风口放,不要面对下风口发起进攻."火发上风,无攻下风",周瑜的火烧赤壁就是这方面最经典的战例.故孙子强调:"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意谓掌握了五种火攻方法,还得灵活运用,必须等待合适的时机,条件具备了,才能进行火攻. 第3节非常短小,出人意料的是,孙子在这一节,主要是认为水攻和火攻一样,都是对付敌方的有效武器.不过他认为水攻的效果没火攻来得显著,因为水攻只能把敌军分割隔绝,但不能焚毁敌人的军需物资.本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关羽的"水淹七军",所取得的辉煌战果丝毫不亚于火攻. 在本篇的最后一小节,第4节里,孙子又意外地没有再提火攻之事.而是不厌其烦地讲述了一个与火攻风马牛不相及的重要内容,慎战思想.并把不论功行赏的行为称为"费留".要求无论是一国之君,还是一军之帅,都不能忽略这个问题.至于慎战,孙子曰:"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没有好处不要行动,没有取胜把握不要用兵,不到危急关头不要开战.听上去十分的功利,但对于明智的国君和将帅来说,要想保证胜利,就必须如此功利行事.司马懿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能忍受住孔明的巾帼之辱,坚守不战,连部下都为之不平.但司马懿却以他个人超乎常人的忍耐力,忍住了.坚持到了最后,也笑到了最后."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司马仲达是深谙此道也,绝不以一时的意气用事而随便动武,从而上了诸葛亮的当.他这样忍的目的,就是无论是战是和,都必须以利益大小或有无为依据:"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司马懿和他的子孙们之所以在三国后期,独揽魏国军政大权,最后成为三国的掘墓人,就因为司马家族个个都擅长"慎战".而不慎的后果就是:"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最后,孙子大声疾呼:"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火既是人类有益的帮手和助手,也是人类危险的克星和敌人.中国古人也早就认识到火的独特作用和强大力量,并把它熟练地运用到战争里去.火,作为打仗的一个辅助力量,在古代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它一旦不受控制而发作起来,那后果是相当可怕的.王皙注:"助兵取胜,戒虚发也."意在警告世人,不要轻易拿火来作为取胜的法宝。火攻,作为夺取战役胜利的一种手段,在三国中尤显突出.孙子虽然把“火攻篇”放在他兵法中靠后的位置,但依然无法夺走火攻在三国中的精彩表现!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2-12-16 16:34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