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股市连续暴跌,政府近期出台了一系列强力救市政策,包括降息、降准、央行向市场增加流动性、汇金公司出手救市、降低手续费用、暂停IPO、众机构增持、21家证券公司联合出资1200亿元救市、央行给证金公司提供流动性、两市超一半公司停牌自救……
但可惜的是,政府虽然出了一系列“王炸”,结果市场基本反映惨淡,股市一跌再跌、甚至大面积跌停!为什么是这种局面?除了传言中的做空力量、市场恐惧心理和经济基本面不好之外,恐怕剩下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救市犯了救市大忌。
一、高位救市是大忌,连用王炸自毁弹药
6月27日政府大举救市时,前一日沪市A股仍超过4100点,与6月中旬最高点相比跌幅约20%,但市盈率中位数高达70倍左右,远高于其他国家一般15~30倍的市盈率。
由于中国是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发展中国家,股市市盈率应该高于其他国家。但是,考虑到中国经济下滑及长期下滑趋势(见下文分析),沪市A股70倍的市盈率明显偏高。
这轮政府救市,连续出牌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尤其是7月8日两市超一半公司停牌自救更是史无前例。虽然政府连续用了很多“王炸”,但效果非常有限,市场还是反应惨淡,实际上等于是自毁救市弹药库。
也就是说,这次政府救市,救市点位太高,出手时间太早,过早的几乎用上了所有可以用的“王炸”,这就是犯了救市大忌——在市场明显高估的情况下,价格下跌是市场力量顺势而为,救市难度极高,必然是事倍功半,效果很有限。
这就像洪水正在快速冲垮大坝,即使此时炸掉几艘大船阻止洪峰,也未必有效,却反而白白损失了几条大船。
政府把能用的王炸快速用掉了,以大规模行政方式干预自由市场,如果还不能换来上升的牛市,这将让市场更加丧失信心,股市有可能进一步下跌,甚至引起不良连锁反应,而政府却没有多余手段了。
政府以行政方式干预市场的行为,比如暂停IPO及继续上市审批等,是自由市场的倒退,损伤企业在股市融资的能力,恶化预备上市企业的前景;向市场大规模注入流动性,留下通货膨胀及其他流动性泛滥恶果的隐患,比如2008年的“四万亿”后果至今没有消化完毕。
既然高位救市很难,滥用救市手段又留下很多隐患,政府应该吸取过去及这次的救市教训,停止高位救市。就像阻止决口一样,要等大洪峰过后,水位下降,压力大减之后,再去堵住缺口。
目前情况下,不要再鼓励证券、基金等机构托市,更不要鼓励散户和企业救市,否则股价继续下跌,就会进一步连累金融机构、危害实体经济。国家队如果要救市,目前也应少浪费弹药,等空方势能大幅降低,再次组织更大力量全面反扑,以低成本买入股票,不仅可以更有效的托起股市,还可以多赚一笔。相反,高位救市、高价格买入股票,不仅救市难度很高,国家队还可能在前期做很多赔本生意。
二、股市大跌真的造成大危机吗?还原历史真相
有不少人以美国、日本的先例鼓吹股市泡沫破裂的危害,比如说1929年美国股市大跌引发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1989年日本股市大跌造成日本一蹶不振,因而鼓励政府赶快再次高位救市。
真相真的如此吗?如果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那说明股市正好反应出了经济应有的危机,而不是股市大跌造成的危机。就像一个人高烧到42°,导致体温表爆炸了,难道能说体温表爆炸导致这个人病的很严重?
1929年的美国,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大分化,许多产业已经偏离了正确合理的发展状况,不是泡沫严重就是产能过剩;同时贫富差距危机也积累的越来越大,普通大众的购买力已经远跟不上产品的生产能力增长速度。这时候,无论有没有股市,必然有一场经济大危机,从而调整产业结构,告诉市场与政府要逆转贫富差距过大,从而带来整个经济社会的转变。
1989年的日本股市危机,是因为日本经济已经快速发展到当时发达国家的最高状态,已经不能再依靠学习模仿欧美先行发达国家而快速发展了;同时,日本生育率在六七十年代已经降低到世代更替水平左右,从70年代中期又持续快速下滑,从而导致日本在90年代年轻人口快速减少、老龄化快速发展、年轻市场快速萎缩、创新后备力量快速削弱。
到80年代末,日本经济已经没有多大上上升空间了,而人口实力持续增长、创新能力依旧旺盛的美国及快速发展的其他亚洲国家,也纷纷挤压日本企业及经济的空间。这时候,结束日本在货币宽松之下的泡沫,转入经济停滞,则是必然的,有没有股市都如此!
现在的中国,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及发展状态上来讲,如产能过剩、贫富差距、社会保障不足等,仿佛是1929年之前的美国;从人口结构、人口变化趋势、低生育率老龄化来讲,又仿佛是1989年之前的日本。未来10~15年,中国大危机迫在眉睫!
对比美国和日本的历史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中国需要两个大改革才能拯救未来——经济社会大改革与人口政策大转变——经济社会改革是解决中国近期经济发展的桎梏,人口政策大转变是挽救中国的大未来。
三、经济改革释放中国经济的近中期活力
作为从一个计划经济和国有经济过渡而来的国家,中国存在大量行政管制和国有垄断,这些无不都推高了中国经济的运行成本、降低中国的经济自由、挤压民营经济活动,同时也必然提高民生成本。
移动、联通、电信垄断通讯,所以中国电话费高;中石油、中石化垄断石油供给,所以中国油价高;地方政府垄断城市土地供应,所以中国房价高;政府掌握着大量高速公路,所以中国过路费高;国有银行体系垄断银行贷款,国企占有过多信贷资源,所以中国民间利率高……2008年垄断行业以占全国8%的员工却获得了全国工资总额的55%……全国人民都在供养行政管制和国有垄断并承受其压迫。
政府管控无处不在的增加国民经济成本、降低国民经济的效率。每一个政府管控,就是一个就是一个“紧箍咒”——阻碍国民创造财富的自由;每一个政府管控,就是一个“收费站”,吸取国民创造财富的成果;每一个政府管控,就是一个“寻租空间”,让国民拿着钱求政府办事;每一个政府管控,就是一个“腐败温床”,养活了无数“老虎”和“苍蝇”;每一个政府管控,就是一把架在国民脖子上的“刀”,让国民不断的向权力交钱买过路、买平安,因此国民赚钱“累”、“险”、“难”,导致“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中国经济内在动力不足!
经济缺乏自由和法治,其结果是经济运行、财富分配与权力、关系密切相关,金钱和权力相结合攫取大量财富,导致贫富差距悬殊。典型的例子如房地产,地方政府获取巨大土地出让金和税费收入,相关房地产商获得巨大利润,普通民众却承受着高房价。
缺乏自由法治的环境,不仅仅带来财富的掠夺和巨大贫富差距,同时也严重抑制对自主创新、长期发展的投入。由于缺少自由,必然抑制创新与创新成果的实现,比如乔布斯就不可能在中国创立伟大的苹果公司;由于缺乏法治,人们对财富、对长期投入缺乏信心,“捞一把就走”的心态必然没有长期活力。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实质是不断放权、不断放开国民创造财富的自由。作为从一个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中慢慢走出来的国家,中国人自由创造财富的枷锁仍然无处不在,它提高创造财富的成本、扼杀创造财富的机会与自由。
一个国家的财富,都是其国民创造的。要促使一个国家财富的繁荣增长,就必须创造出一个自由法治安全的财富创造环境,充分释放国民创造财富的活力与效率。把创造财富的自由与权利还给国民,国民就会自己创造财富。
中国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砍掉目前中国大量存在的过多行政管制、行政垄断、繁文缛节、沉重税赋等,它们就是纳税人供养的“卡脖子刀”、“收费站”,就是阻止国民创造财富的枷锁、压迫国民财富创造的沉重大山。到了今天,该废除的时候了,这样才是释放中国经济的近中期活力。
四、民生还债修复中国经济的社会基础
经济就是生产和消费的循环,经济循环的媒介就是货币或可以变现为货币的财富。如果财富分配非常不公正,贫富差距巨大,多数人口缺乏购买力,那么经济循环就会受到严重阻碍,潜在的生产力潜能得不到释放,甚至导致经济危机或经济停滞。如1929年美国经济大危机一样,就是典型。
但可惜的是,中国一直持续低工资、低社会保障,使许多民众缺乏购买力又不敢消费;同时又高房价、高物价,严重透支民众的消费购买力。为了给GDP“打鸡血”,又通过不断的投资创造GDP,在缺乏民众购买力的情况下,形成大量的产能过剩和外汇储备(国内消费不足,出口大于进口,外汇储备增加,货币投放随之增长),又加剧通货膨胀、房地产泡沫和国内外经济失衡!
低收入、低保障会带来低消费和低级消费,低消费和低级消费必然带来内需不足、产能过剩、企业竞争和生存压力巨大、利润微薄、产业升级困难、大学生等就业难、员工彼此过度竞争及低收入压力大、企业及经济发展脆弱!所以,中国的低工资、低保障不是经济竞争力,而是“饮鸩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