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股市助力实体经济,这是近年来市场提及最多的观点之一。
不可否认,在中国股市成立之初,也曾经被赋予了崇高的使命,那就是为国企解困。多年之后,随着部分国企的发展规模逐渐壮大,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百强级别的大型企业。此时,股市服务于大型国企,或股市服务于实体经济,也显现出一定的作用。
不过,过去十年,中国股市在新时期下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那就是为上市公司加快实现融资功能,助力上市公司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市场却过度偏向于融资,却忽视了分红回报。如此一来,中国股市也沦为了一个典型的“圈钱市场”。
最近几年,虽然这种盲目圈钱的现象略有改观,且多数上市公司也逐渐形成了现金分红的习惯,但是中国股市给投资者的感觉还是不那么成熟。
纵观中国股市历史上的表现,多以“熊长牛短”为主。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市场长期以散户为主导,机构投资者占比始终无法得到有效地提升,由此增添了市场的投机色彩;另一方面,则归咎于市场仍然离不开“政策市”的特征,而目前中国股市真正实现市场化的道路却依然漫长。
事实上,纵观历史上的情景,管理层不按规则出牌的事情却常有发生。每当股市的表现偏离了既定的范围,也容易引发管理层的一纸政策干预。实际上,在本轮牛市中,管理层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却时常在市场不经意间出现,由此引发股市的巨震,这也是中国股市“政策市”的真实写照。
回顾本轮牛市行情,其实这轮牛市启动的本质还是在于管理层逐渐意识到股市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影响,并试图以激活股市来改变以往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尴尬局面。与此同时,借助沪港通“通车”的契机,以及以两融工具为主导的创新型工具的激活,从而给中国股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力。
不可否认,在管理层的大力推动下,中国股市也终于走出了难得的牛市行情。但现在的问题是,中国股市走的并非“健康牛”,而是“疯牛”!对此,“疯牛”行情真能解困中国经济吗?
时下,我国经济面临诸多的压力。其中,加快实现我国经济的顺利转型,无疑成为当下急需完成的战略性目标。但是,如何转型,或借助什么渠道进行转型等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当下的管理层。
实际上,在完成我国经济转型的同时,仍需解决几大致命性的问题。其中包括减少中国经济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度、缓解地方债重压中国经济的危机以及减轻以往以银行贷款为主导的间接融资压力等。
针对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其实,在当下,中国经济需要房地产业,但不宜受到更大的约束。
在国内,房地产业作为一个能够撬动数十个行业乃至上百个子行业的重要领域,一旦其发生迅速降温的风险,则容易对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冲击。
显然,在经济保7的目标任务下,只有保持对房地产业的适度提振,方能减轻房地产业对国内经济的沉重冲击。但是,在刺激房地产业的同时,管理层也在加快寻找一种能够逐步取代房地产业的渠道,并以此降低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就目前而言,未来以股市逐渐取代房地产业的可能性也不小。
此外,针对当前正处于偿还高峰期的地方债,实则对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构成一定的冲击。
据统计,2014年中央政府债务新增8604.99亿元,地方债务新增约为4000亿元。与此同时,目前地方债存量已突破10万亿的水平,占GDP的整体比重也在逐年增加。除此以外,据数据测算,2014年及2015年仍将会是地方债偿还的高峰期。其中,2014年地方政府实有、或有债务到期量达到了3.6万亿,而2015年也或将达到2.8万亿之巨。显然,若凭借地方财政收入等渠道来偿还地方债务,恐怕难度也是相当巨大。
鉴于这个问题,管理层考虑了多个解决方式,其中债券置换当属化解存量地方债务风险的一种方式。与此同时,鼓励地方“自发自还”采取“阳光化”的方式进行发债,来降低部分地方的“暗箱操作”风险。
但是,上述的方式并不能从本质上化解我国地方债务的危机。从实际操作中,更多体现出延缓债务期限、减轻地方财务成本等功能。
对此,有评论认为,如今的股市上涨,实际上是利用资本市场汇集社会资金的功能来间接化解金融和债务的风险。不过,从另一种角度看,笔者却认为,因股市上涨的节奏过于惊人,却倒逼着不少资金转移至股市,试图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至此,在各路资金纷纷追逐高投资收益的大前提下,却更不利于地方债券的顺利发行。由此一来,以股市解困地方债危机,或仍需持续观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提振股市的背后,确确实实存在着一些战略性的任务。
其中,提升股市直接融资功能,助推注册制度的全面铺开,试图逐渐减轻银行贷款为主导的间接融资压力,加快为中小企业解困,此举当属时下股市走牛的战略性任务。
不可否认,一直以来,以银行贷款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渠道是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但遗憾的是,在间接融资渠道支撑社会绝大多数融资需求的同时,以股市、债市为主导的直接融资占比却长期处于偏低的水平。由此可见,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管理层也逐渐意识到股市对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影响。显然,从某种程度看,牛市利于解困中国经济,并促经济的加快转型。
但是,“健康牛”与“疯牛”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却截然不同。
以后者为例,“疯牛”的延续不仅不会给实体经济带来太多的积极影响,还可能会加剧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扰乱了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良好秩序,从而给经济带来实质上的冲击。
具体来看,在“疯牛”行情下,倒逼更多的老百姓资产以及各类企业存款涌入股市,都试图在股市中分一杯羹,从而加剧了市场的投机色彩。与此同时,因高杠杆工具的盛行,各类高杠杆操作行为却严重破坏了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硬生生地把股市打造成一个大赌场。
如此循环,一旦股市发生下跌的风险,则容易引发踩踏效应,加剧市场的恐慌情绪,甚至破坏了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显然,中国股市的高杠杆游戏该到深刻反思的时候了。此时,中国股市需要的是“健康牛”,而并非“疯牛”。只有健康的牛市,才能够起到解困中国经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