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萧红很忙。
其女文青鼻祖的形象一时风头无俩,她被当成30年代的文学女神拿来膜拜,但所有的一切最后却几乎都被引向一件事:她是如何跟这么多男人扯上关系的?看上去,她的女神地位并不百分百来自她的作品,而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她的私生活。说起来,人们平淡的生活实在太需要传奇,庸俗如我们,看不看得到奇绝的文字反在其次,看到奇绝的人生才更加激动。
那么,还有什么比看到一个才华横溢私生活却稀乱的女作家更叫人春心荡漾的呢。
萧红出生在地主之家,她在十几岁时被许配给小城富 二代汪恩甲,作为受新思潮影响的女性,19岁的她当然是要果断反抗的,于是她选择跟着心仪的已婚表哥私奔,奈何表哥没钱最后被老婆带回了家,众叛亲离的萧小姐选择回归投奔被她公然背叛过的汪,结果怀孕后被报复性抛弃。挺着大肚子的萧小姐遇上文青男萧军——这是她的幸,亦是不幸——两萧从1932年同居到1938年——这是萧红最好的一段辰光时间,也是最坏的——期间,文青男一边说着“让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所有男人的罪过”这样的情话一边数次出轨各种家暴,结局是38年5月萧红再度怀孕时渣男离开,她只好挺着大肚子嫁给了同为东北作家的端木蕻良。端木是温存的,但同时他的大少爷作风和花心比萧军更甚,1940年1月底二人飞抵香港后,他几度冷漠地将她丢在一边不理。
还有鲁迅。
两萧在上海待了不到两年,这也是鲁迅生命的最后两年。对于两萧而言,鲁迅几乎是半人半神式的父亲般的存在。起先,两萧住在法租界,离鲁迅家很远,为了方便见面,他们就把房子换到鲁迅家附近。一开始,两萧总是一起去鲁迅家,渐渐地,就变成萧红独行了。
关于萧红和鲁迅,有这样一个桥段。话说某天,萧红要出门赴约,许广平替她打扮,找来各种颜色的绸条来装饰她的头发,其中一根红绸条,扮得萧红似乎不是很好看,鲁迅生气了,大声地对许广平说:“不要那样装她……”这一幕真是意味深长。
在那不知是春天还是冬天的房间里,三个人,静静地站了一两秒,许广平很窘,萧红安静下来了,鲁迅呢,他把眼皮子往下一放……什么都发生了,又似乎,什么都没发生。
我相信,文艺女青年萧红是深爱着鲁迅的,但是因为太爱,反倒居然变得克制(哎呀,后会无期乱入了,喜欢是放肆爱呢就是克制哦my god!)
20世纪30年代的女性除了跟着男人,几乎别无生计,因为社会上没有给女人准备的工作,除非当仆妇。萧红和那个时代所有的女人一样,把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纵是我最爱的张爱玲,那般自知如此冷静,见到胡兰成照样爱得低到了尘埃里——一个失望了就去寻找下一个,从一个男人身边流浪到另一个男人的身边,有两次甚至还怀着别的男人的孩子,这种糊涂与随意,就算到现在这时代,也令人叹为观止,但发生在萧红身上又如此自然,她不过是听从内心呼唤,到最后也就是个别无选择。
但是有趣的是,萧军、端木和骆宾基甚至还包括与萧红十分友好的聂绀弩,在萧红死后都是作为“萧红的男人”而走红,这些大老爷们写过什么作品几乎无人记得,他们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为研究31岁就香消玉殒的萧红提供各自的碎片记忆,这也是当初以拯救者自居的男人们始料未及的命运吧。
离家出走的萧红像一个生命的行者,几乎是马不停蹄的从东走到西,又从南走到北,几乎大半个中国她都走过了,甚至还出国去了日本——这大概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离开家乡,到外面去看看!萧红最初的出走是为逃婚,但是想来即便没有这被迫许下的婚姻,她肯定也会找出其他的理由出走。小小的呼兰县城藏不下她,文青萧红身上有着太多活泛的、不安定的因素:爱折腾,不愿守本分。
虽然在1938年5月萧红和端木结婚上,她曾说,她没有别的希求,只想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然而对萧红来说,安定是何其艰难的一件事。她是生活在别处的人,对她来说,安定、幸福都属于一些很抽象的词汇,是怎么求都求不来的。
而这大概可算是文艺女性的通病——有才华的去折腾文艺,没才华的就去折腾异性。当然也有极品是连带文艺异性一起折腾的,譬如毕加索,譬如拜伦。实在是非有巨大生命能量的人所不能为。
当然,这也跟他们是男人有关。这个世界对男人往往更加宽容。
就好像萧红最落魄时几乎被旅馆老板卖去做妓女,本是极其悲哀的经历非但没有引来同情反倒被攻击不守妇道,想来,换做是男人有此经历,估计会被安上这样的评价“又有才华又有体力太尼玛牛掰了!”吧。
萧红和端木在香港住了将近两年,这两年里,她完成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呼兰河传》。可以说,没有《呼兰河传》,萧红将不成为萧红;而因为有了《呼兰河传》,呼兰这个不起眼的北方小镇,瞬间华丽转身成了中国文学版图上最闪亮的地方之一。
1942年1月,香港沦陷。
1942年1月22日,萧红病逝于香港,在她生命的最后,她曾经爱过的男人一个都不在身边,取而代之的是她弟弟的同学——同样是作家的骆宾基。
临死前,萧红在纸上写了一句话:“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与别人写了。”
满纸的不甘,留于世人无尽的感慨与哀愁。
想来这真是一切文艺女性的悲哀。“人文不分”几乎是她们普遍的归宿,但凡以才华显世的,经历立刻被翻出来,被翻尸倒骨般尽挑恼人的部分来说,于是,费雯丽疯了,克洛岱尔也疯了,伍尔芙投河自尽,普拉斯开煤气自杀,邓肯风流死于非命,奥斯汀终生未嫁,嘉宝隐居又是同性恋……每个都很传奇,每个都未能得善终。才华之于女性,竟像一个魔咒,箍得她们得意时有多漂亮结局就有多凄惨。以至于“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屁话,看上去竟然如此准确并古今通用了。
萧红死后,端木蕻良二十年不娶,每年清明都去她的坟头祭奠;有了妻子后带着妻子一块去祭奠;后来香港去不得了,他去广州祭奠;后来广州也来不得了,他便托朋友代为祭奠……这于已经故去的萧红,不算安慰。
对你我看客,才是。
———————睡成郭美美易做萧红难——————
去拜谒文青鼻祖,莫非就得如此二笔神情么亲。
哈尔滨的萧红纪念馆几乎成了文艺青年们的圣地,是走过路过绝对不能错过的。
萧红不算好看,但是自有动人之处。
怀着汪男的孩子,萧红跟萧军开始同居。
这种事在她的生命力发生过两次,第二次是怀着萧军的孩子嫁给端木。
萧红纪念馆里关于萧红的史实相当详尽。
抽烟是女文青的标配,但是看看萧红鼻祖,果断扔烟换烟斗吧。这样才够范儿。
对萧红来说,鲁迅是神一样的存在。
先生的这身装束,也是叫人给跪了。
帮鲁迅煎药的雕塑
一众文学中青年中,萧红的存在是那么的桀骜不驯鹤立鸡群。#论合影时Pose的重要性#
虽然长相不够美艳,但是萧红穿衣有范儿pose够屌最重要的生活有态度。若她生在当下,绝对的网络红人意见领袖,就没木子美芙蓉姐姐柴静她们什么事儿了。
因为萧红,呼兰这个东北小城成为中国版图上一个亮眼的存在。
因为《呼兰河传》,萧红始成萧红,是30年代的文学洛神,而不是那个睡了多少男人的女作家。
满纸的不甘,留于世人无尽的感慨与哀愁。
萧红纪念馆旁边是萧红故居,这尊风情的又带着少女般羞涩的塑像,很萧红。
萧红曾经住过的地方,斯人已去,温梦消。
参观过萧红纪念馆后,我们去了湿地公园。
不晓得是不是因为有文青鼻祖在前的缘故,看这片水,居然都觉得温柔无比亲近无比。
肥沃的东北大地滋养了很多有文艺细胞的人,他们不见得多么妙笔生花,但是文艺细菌却是杠杠的,看看毕姥爷的星光大道就造了——东北人的参与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譬如这位,哈尔冰中央大街的代言人甲大叔。甲大叔是个军装控,据说他家有N多各国各个时期的军装,虽然大部分不是原版而是他根据原版重新自己重新设计制作的,但作为即将60岁的人仍保有这份热爱以及不老的装逼心,却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哈尔滨是个相当文艺的城市,大约是受了俄罗斯的影响,音乐电影芭蕾等在这里出现的时间都要明显早于其他城市。
如今,该城似乎颇有要打造最文艺城市的野心,消夏音乐节搞得是如火如荼,市民和游人几乎每晚都能欣赏到高水准的演出。
街头画家蔚然成风,且相当具规模。
众人皆知哈尔滨姑娘盘儿亮条儿顺,虽说有心理预期,但大晚上的在大街上看到如此高挑的美丽姑娘集体走秀,也真的还是给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