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大趋势下,无论如何,政策面的考量不能只考虑满足直接融资的需求,更不能一味迎合“有钱就任性”的资金胃口。无论什么样的创新和发展,都须以有利于维护市场的公平正义,维护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利益为前提,一刻也不能放松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的打击。
节前的股市盼红包,节后的股市更是想红包。不过,尽管给这轮资金脱实向虚的牛市行情似乎不难给出“改革牛”的定义,但监管层在面对“杠杆上的牛市”疯起来时的那种控又不是放又不是的矛盾心态,让人不能不对在牛市下的“有钱就任性”多一点理性思考。
正像新疆一位牧民捡到的那块重近8公斤的“狗头金”一样,一经发现,其归属就引发争论。按我国现有法律,倘若其被认定为文物、矿藏、埋藏物中的任何一类,都须上交政府。不过,也有人认为,如被视为民法规定的“无主物”,拾者则不妨可按“先占原则”,拥有“狗头金”所有权。目前此事尚未有定论。换言之,法无定论者,就得看政策的脸色。这种情形,笔者以为跟目前的沪深股市如出一辙。
说到底,目前的沪深股市毕竟还没脱离政策市轨道。在笔者看来,即使推出了注册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政策市恐怕不会那么容易便挥之即去。政策市固然有其“存在即合理”的理由,但其取向如果恰好迎合了某种不无特殊的利益倾向,则对于弱势群体的中小投资者来说,公平和正义就不能不存疑了。
不少人认为,为了给注册制度的顺利落地铺路,管理层需提振股市,借助牛市来修复股市的投资与融资功能。既然如此,那“有钱就任性”的牛市岂不正中下怀?实际上,一段时期里,就像网上的红包大战为了在移动支付和用户数据上争夺更多用户甚至不惜提示用户关闭手势密码一样,沉浸在牛市狂热之中的股市在许多方面不可抑制地表现出来的更任性、更疯狂,而在短暂狂欢之后,更多的麻烦也就无法避免地随之而来。
本轮市场行情的急速上涨,在某种程度上,或与融资融券的火热不无关系。按照上交所的统计,截至1月16日融资融券余额1.1万亿,融资交易额占A股总交易量的比例为18.4%,同境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稳定在20%-25%水平相比较,应属正常范围。不过,在纳入两融标的那些个股中,凡受追捧的题材概念股或涉嫌市场操纵股,不仅市盈率畸高,而且出现黑天鹅的概率也有可能更大。投资者如果在股价高位过度融资买入,市场风险无疑也将是极大的。查控两融问题的重点,与其说是降杠杆,还不如说更多在于打击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
时下的市场创新已被一些歪嘴和尚念歪了经。去年12月19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通报立案的中科云网、百圆裤业等在内的18只股票涉嫌市场操纵违法违规案例,就不乏以市值管理的名义内外勾结操纵股价的所谓“市场创新”。一些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相互勾结,在“市值管理”的名义之下,堂而皇之地利用上市公司选择性披露信息拉抬股价。
按市值排名,沪深股市目前已是世界第二,但由于法治建设严重滞后于市场发展,欺诈发行、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出现。据证监会公开信息披露,近三年来,操纵案件数量大幅上升,且恶性操纵案件频发,有的操纵主体系累犯,多次操纵多只股票,交易金额和获利金额巨大,最高非法获利达1.68亿。最近查办的两起操纵案中,操纵者选择多只小盘股,利用明显资金优势连续交易和对倒交易,累计交易金额多达几十亿,获利数千元。此外,内幕交易等案件涉及人员范围和数量快速增加。2012年、2013年因内幕交易被证监会行政处罚的人数分别为31人和66人,相比2011年增长63%和247%,涉案人员不仅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管,还包括中介机构人员。同时,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案件涉及的机构由基金公司扩展至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涉案人员呈现链条化、扩散化等特点。
去年以来,一些上市公司频频发布资产重组预案。交易案例数量超过4450起,规模1.56万亿元,涉及上市公司超过1783家,较2013年同期分别增长274%和210%。然而,就在并购重组异常火爆的这一年,一连串的上市公司纷纷宣告并购重组梦破碎。并购重组失败背后的真相令人疑窦丛生。重要的并不在于那些粗制滥造的重大重组预案究竟是怎样随意发布出来的,而是目前对上市公司发布重大重组预案几乎没有任何约束,不管方案合理与否、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可行,只要这个信息一发布就会引发市场的强烈 “反响”,而内部人或二级市场庄家则无不借此一响而轻而易举地赚到黄金万两。其中一些被掩藏在资本运作外壳之下的方便股东套现、涉嫌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痕迹,随着重组方案的失败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逐渐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中小投资者被拒之于各种创新产品的大门之外,越发陷于弱势的地位,中小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不公平也越来越明显。而机构投资者则不仅可以轻松自如地借市值管理、资产重组的名义将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装扮为市场创新,更可以通过融券、做空股指期货甚至借道于基金ETF的方式来卖出股票,对冲风险,而当天买进股票的中小投资者只能束手就擒,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意料中事。
不仅如此,在最近举办的“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论坛”上,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的本质是属于上市公司的自治行为。”在目前投资者作出回报决策的选择性和话语权还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本与劳动者一致的利益结构,回报工具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投资者回报的外部环境也有待优化的情况下,管理层一旦单方面放松对强制性、半强制性分红的要求,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又如何来得到保障呢?对此,岂不让人想想也后怕?
面对目前沪深股市的现状,一概而论地否定政策市显然不现实。但在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大趋势下,无论如何,政策面的考量不能只考虑满足直接融资的需求,更不能一味迎合“有钱就任性”的资金胃口。无论什么样的创新和发展,都须以有利于维护市场的公平正义,维护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利益为前提,一刻也不能放松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的打击。否则,什么样的牛市不外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泡沫市,不仅没有任何的安全性可靠性可言,而且将是非常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