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素来有政策市之称。换言之,股市的生与死往往是由政府作为主导。
去年7月份以来,中国股市走出了“雄冠全球”的行情,期间累计最大涨幅超过了70%。然而,就在去年7月份之前,A股市场仍然是“一潭死水”,且“熊”足了数年之久。
针对近半年的牛市行情,普遍观点认为这一牛市行情是建立在高杠杆的环境之下。与此同时,随着沪港通的顺利“通车”,也直接成为了本轮行情的导火索。
不可否认,两融业务规模的迅猛增长确实为市场创造了更多的积极性影响。
从数据分析,2014年7月份,A股市场的两融业务规模约为4500亿元。到了11月份,A股市场的两融规模直接攀升至7000亿元的水平。然而,时隔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目前A股市场的两融业务规模已然暴增至1.12万亿的水平。仅仅经历了半年的时间,A股市场的两融业务规模增幅却超过了1倍!
然而,在两融业务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各类资金也借助不同的渠道潜入至A股市场,直接加快了股市的上涨速度。
其中,以伞形信托为例,近半年来,各类资金借助新型融资渠道伞形信托实现间接入市,并大幅提升了整体的杠杆率水平。期间,该存量规模已经出现了规模式的增长。截至目前,伞形信托市场的存量规模已经超过了1500亿元的水平。
除此以外,自去年年底以来,不少P2P平台开始逐步试水股票配资业务,普遍享受超低的准入门槛及超短的审核周期,同时还为投资者带来远高于券商两融的高杠杆率。至此,P2P股票配资业务的持续火热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下股市的疯狂姿态。
事实上,本轮行情迅速崛起的根源,就在于政府态度的转变,由此为股市奠定了上涨的根基。此时,各类创新型工具也借助这一契机充分发挥出其特有的优势,从而成为了股市上涨的催化剂。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于中国股市而言,政府的态度将直接决定股市行情的生死。实际上,在过去一个多月以来,政府对股市的态度已经开始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今年1月16日,证监会对45家证券公司的融资类业务的现场检查结束。其中,证监会通报了12家券商的两融业务违规,并对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及国泰君安采取了暂停新开融资融券账户三个月的处理。与此同时,证监会也意外上调了两融资产的门槛,并恢复至起初50万元的水平。至此,两融业务增速直接受到冲击,而19日股市也出现了罕见性的暴跌行情。
今年1月27日,有消息传出,银行收紧了伞形信托,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后来,该传言也被最终证实。
其中,以光大银行为例,非A级客户配资,原来可做到1:3,现在降低为1:2.5。此外,证券业协会也下发通知,要求会员上报各机构内政协委员的名单。
从上述举措来看,虽然对市场并未造成沉重的打击,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政府对股市“去杠杆化”的强烈要求。
那么,政府对股市的态度发生转变,又是否预示着A股即将面临重大性的拐点呢?
其实,政府接连对股市采取“去杠杆化”的举措,一方面是体现出政府对当下“疯牛行情”的警告,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股市在未来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A股临近3400重要关口之际,人民币却出现了加速贬值的走势。近日,人民币对美元还逼近跌停位置,并首次打破了2%的目标波动幅度限制,由此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不过,对于当下的行情,笔者郭施亮认为,必须综合考虑中国股市的政策市特色。换言之,当市场处于一个相对敏感的区域时,往往要经历传谣、辟谣,再传谣、再辟谣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也配合着大资金大机构的高位洗盘或者是高位派发。但是,因前期资金的介入程度很深,即使政府对股市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但是此时的股市也不会轻易发生明确的方向性转折,而更多的却是折磨投资者的行情。
此外,鉴于本轮牛市行情,归根到底还是政府有意修复股市的投资与融资功能,为以后注册制的全面铺开而铺路。
截至今年1月22日,证监会已经受理首发企业644家,其中,已经过会的有41家,未过会的有603家。
进入2015年,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速度也开始呈现出加速的态势,估计今年全年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节奏也将明显提速。
显然,在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得以迅速修复之际,再顺势推出注册制,将有利于注册制的顺利推行。此时,政府提振股市的目的也将会顺利完成。
不过,在注册制得以铺开之际,也或将不可避免地对A股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而垃圾亏损股票也恐将遭到市场的疯狂抛售。
综上所述,中国股民要想在股市中盈利,还得要紧盯政府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