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价值规律、尊重自然规律,以柔克刚、无为而治、清静守法,投资人才能在致柔、不争、无事中实现目标。这是因为,柔和示弱才能顺应市势变化。老子特别推崇“水”的不争之德,水是“无心、无我、无相”,遇到什么物体就以什么物体的形相出现、适应物体形相而放弃“自我”。运用价值规律的无事、无为、无欲、清静下的“用弱”思想即顺应投资群体心态的变化,柔软的身段,放下自我,可以减少风险。在资本市场,短线操作是投资者“用强”的表现,自认为可以战胜价值规律,可以战胜市场。从历史阶段看,短线操作成功的概率少,即使曾经名噪一时的短线操作“英雄”如“涨停敢死队”近年来也退出了资本江湖,说明逆道而行,未必有好结果。相反,如果顺应“成长加便宜”的简易的价值投资原理,那么从去年冬至开始投资大盘蓝筹股或政策调控的超跌股,不用短线操作,中长线持有,至今已经有不菲的投资收益。
不仅在投资过程要示弱,在选择公司的过程中,也要筛选能够柔性协同的公司作为投资标的:
一是放弃红海式的强硬竞争,采取柔性合作。在市场上,最常见的竞争是价格战争,结果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直线下降,但客户未必满意。便宜是客户效用之一,但远远不是全部。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便宜、实用、方便、简易、体验、面子、自尊甚至炫耀的需要。如果便宜但不方便,价格战的结果无疑是自杀式的竞争策略。客户的心就是复合的需求之心,不仅仅是来讨便宜货的,还要有自我体验、自我感受的,附加值的效用就不是价格战能够解决的。如果上市公司能够如实地了解客户的心态,如果机构将客户的心态当作自己潜在的心态,就会放下自我为中心的、自以为价格战就是客户的需要。因此,只有以客户之心为心,才能以柔性的诉求达成客户与机构的理念心思的一致。
二是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奉献是机构发展的法宝。机构能够生存与发展,是基于其能够得到国家、国际和居民资本之政策、资金、资源、技术、信息、市场等等的协同。上市公司产生的收益,不仅仅是管理层“复杂劳动”的成果,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内或国际资源的利用、技术成果的采用,以及对土地、水资源、空气等利用。因此,机构或者厂商的利润生成,既有内在的管理功劳,更有外在的政策、资源、技术、渠道等功劳。机构不能也不可能将外在功劳归为自己所有,应当将外在的功劳通过税收、工薪、捐助等形式贡献自己的社会责任。善于承担对社会的贡献,是机构远离财务困境的良方。因此,投资者在筛选公司时,不仅要看这个公司当年的业绩预期,还得考察这家公司的历年社会责任贡献情况。
三是谦虚谨慎,不断进步。上市公司内控的能力有多强,力量扩展的边界就有多宽,这句话有一定道理。知致才能知止,知止才能知足,如果能做到事事知足,上市公司就能控制无限膨胀的欲望,平衡平稳发展,不再有控制产业链的想法,也不随意搞“跨越式”的发展规划。因此,上市公司自我控制的层次越高,风险管理能力就越强,内在文化建设就越健康,企业发展就会自然安详。
对于投资人来讲,要实现投资目标,亦得做好“柔和”的功夫:
一是遇事退一步,想想别人的看法。如果—切都从“我”为参考点出发,就不会思想别人的感受、利益与诉求。这里的“别人”,包括了国家、机构、国际资本及其他投资人。如果投资者换位思考,以人为镜,反诸审视自己,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风险都是以自我中心,以自我来衡量关系的最高参考点才导致的。为“别人”着想,这是一种在智能上诚实的行为,智能诚实才会自我反省,才不会重复犯同样的行为错误,通过正面力量的塑造,摆脱自己言行思想产生的负能量的制约,实现投资目标。
二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由于利益之网错综复杂,面对复杂的人情世故、人际网络,在投资过程中,要不断提醒自己,放弃妄想,柔软处世,才能安定身心,发现新的机会空间。投资过程的矛盾或逆境,如果原因是出自本身,唯有改变自己的心态与行为才能解决问题。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勇于改正错误,才是智者的正常心态,也是勇者的正当行为。因此,投资成功不必骄傲,投资失败不必急躁,在“徐徐”中才能清楚自己的心思。
三是越是强大越要谦下。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谁身上都可能有缺陷,谁的行为都可能有失误,谁都可能在投资中遇上失意的处境。在自己强大时、成功时、得意时,往往是别人弱小时、失败时、失意时,如果不知自我谦虚,就可能会在过度乐观预期下犯错。投资人在成功的时候需居安思危,否则“福兮祸之所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