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制度并没有起到实际效果,时文彬只是收获了一片红叶而已。
正当大名府梁世杰中书安排给岳父送生辰纲事宜的当口,山东郓城新到任一个知县时文彬。《水浒传》说他“为官清正,做事廉明。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虽然县治宰臣官,果是一方民父母”。可见当时上头也不是一无是处,既要安排梁世杰这样的皇亲国戚捞油水,在梁山泊这样火烧眉毛的地方,也要安排时文彬这样的“干练清廉”之人灭火保安宁。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县官不简单,第一把火就烧到了当时谁都头疼的梁山泊。时文彬安排雷横、朱仝两个都头当晚一个向东,一个向西,不要怕辛苦,见贼人就抓,不要骚扰老百姓,巡查结束时要采东溪村的红叶呈纳。
这条措施信息量很大,其一:知县自创了一套类似当今打卡的制度,每个组都要拿东溪村的红叶来证明自己的巡查成效。雷横、朱仝恐怕要嘀咕:算你狠!可见知县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因这东溪村的大红叶树是本地区独一份的,不舟车劳顿巡视一番,是看不到这一层的,比起老相声里那些不知“风土”为何物的县官来说,时知县不但看到了当地风土,还给这不起眼的树叶派上了用场,他的表现用“杰出”二字形容也不为过。其二:安排井井有条,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地毯式搜查,确保没有漏网之鱼。其三:抓获要迅速,抓到立即解送,不要扰民。若不考虑后来的结果,单论表面的话,即使放在今天看,知县这段话都是天衣无缝,算得上好的战前安排和动员了。
措施有了,还得有人落实。负责巡查的两个都头朱仝和雷横,若论业务素质都不算差,都很仗义且武艺高强。若论政治素质,朱仝堪比“云长重出世”,雷横就心眼有点小。施老先生慧眼如炬,没舍得给他下“疏财”的断语,因为老先生早算到这小子要坏事,要徇私枉法,事情的发展果不其然,请看雷横是如何上这个夜班的:
当晚,雷横带人遍地走了一遭,把红叶摘到手,从理论上说已经完成了任务,至此算是中规中矩。及至到东溪村灵官殿上拿了刘唐,就开始胡闹。其一,是不是贼的标准,完全看雷横的个人好恶。刘唐因“我看那厮不是良善君子”而被抓,不管是刘唐,李唐,只要我看你不顺眼,就是贼,上哪里说理去?先绑了再说。但一旦成为晁盖所谓的“外甥”,马上就获得释放。一抓一放,全然没有章法。其二,就算是贼,绑了之后,按时知县的意思,要“随即剿获申解,不可扰动乡民”。雷横就不吃这一套,大半夜敲开了东溪村保正晁盖的门,这明摆着是要敲吃敲喝要银子来的,嘴上还冠冕堂皇:一是这时候见官还太早,二是给保正通个信,及早预备如何向上面交代(这个人情卖得巧啊)。晁盖果然不敢怠慢,铺下果品案酒,菜蔬盘馔,好吃好喝招待着。临走时,又送上十两花银单独给雷横,众士兵也没有白折腾,人各有份。
可见,打卡制度并没有起到实际效果,时文彬只是收获了一片红叶而已。他本以为播下了龙种,收获的却是一堆跳蚤。红叶背后发生的大劫案,是无可避免了。在处理梁山泊一事上,时文彬犯了严重的形式主义错误。与阳谷知县相比,郓城知县时文彬不贪,不占,勤勉,也想办事,也采取了一些自认高明的办法,比如红叶打卡。从实际效果来看,时文彬的运气还不如阳谷知县,因为阳谷知县碰到了武松,打死了老虎;而郓城知县碰上了雷横,贪财而且小心眼,放走了刘唐。
结尾我再顺带仰视一下施耐庵老先生的名著笔法,有两点值得称道:一是给郓城知县时文彬留了个名字,而贪官阳谷知县的名字提都没提,说明施老先生心里明镜一般;二是关于雷横和朱仝的性格描写,如果是朱仝抓了刘唐,他仗义疏财,哪会跑到晁盖庄上讨要贿赂?刘唐不跑,哪有后来的生辰纲大劫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