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801544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3-06-17
- 在线时间12605小时
-
- 发帖10761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36
- 金币88207
- 道行18910
- 原创538
- 奖券560
- 斑龄0
- 道券29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801544
- 发帖
- 107610
- 金币
- 88207
- 道行
- 18910
- 原创
- 538
- 奖券
- 560
- 斑龄
- 0
- 道券
- 29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0-09-02)
—
荆州刘表,也是三国中的一个实力派,而且身份特殊,皇室贵族,大名士,有名的荆州"八俊"----八大才子之一.也是曹操眼里一个重要的对手.不过他虽然有才名,在军事方面却无多大才干.与孙坚交战,损兵折将不说,都被人家打到家门口了.要不是蒯良用计,设伏兵乱箭射死孙坚,并夺其尸,逼坚长子孙策撤兵,恐怕荆州早就易主了.与张绣联合对抗曹操,被打得大败而归.从而彻底丧失了和曹孟德对抗的勇气.最后只得以中庸自保以求在东汉末年残酷的军阀混战中得以生存.故曹操言其"徒有虚名",不为过矣.不过刘表统治荆州的时间较长,境内也比其他地方太平,再加上荆州地处中国中部,地接东西,路通南北,水陆交通发达,一时间荆州成了一块商业比较发达,人民生活相对稳定的平安之地.刘表死后,曹操兵锋直指荆州,大有不踏平荆襄九郡誓不回军之势.而此时荆州的主人已换成了刘表的幼子刘琮,在听了谋士蒯越,傅巽,王粲等人的建议后,决定投降,乖乖地交出荆襄九郡,听候曹操的发落. <<三国演义>>里对刘琮的投降理由解释得十分牵强,几乎没有多大的说服力.只是蒯,王,傅三人一致认为曹操势大,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们抵抗他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这些抽象的废话.十分的苍白无力,很难相信刘琮会被这些话给轻易的吓倒,就这样举起了手中的白旗.这话连三岁的小孩也不信,当然小孩也听不懂.但刘琮毕竟已十四岁,对是非还是有一定的判断力的.更何况其从小生活在父亲身边,深受其父宠爱,耳濡目染,也知道一些天时,地利,人和之事,如果没有十足的说服力,刘琮是根本不会选择走投降这条路的.很明白的道理,做人主和做人臣,哪一种做人方式最优越快活,相信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的.所以,小说中傅,蒯,王三人凭着几句不着边际且没有任何实际利害分析的投降言论,就能轻松说服刘琮举手投降一事,不可信! 事实是,在有关史料中,这三人确实是主张投降的,但他们的理由却是非常的充足,实际.只是在演义中被抹去了.作者为了突出刘备这个正面人物高,大,全的光辉形象,凡是一些涉及到不利于刘皇叔的言论,统统不允许在书中出现,故单从小说中,是很难找到刘琮投降曹操的真正原因的.其实,蒯越和王粲提出投降的重要依据是:"公子你认为你父亲比起曹操如何?"刘琮答:"不如也.""那么你比你父亲如何?""我哪里比得上我父亲哟!""我们的兵马比曹操的如何?""没有他们的精锐.""既然我们大家都不如曹操,那抵抗还能有用吗?还不如投降呢."但此时刘琮仍抱有一丝希望,企图联合刘备对抗曹操.傅巽说道:"联合刘备也不是不可以,无非出现二种结果.一,刘备挡住了曹操.但公子你要明白,刘备一旦胜利了,势必会声威大振,到时候他还会乖乖的听你的话,受你的指挥吗?就算他愿意,但他手下的关张等人肯吗?以你的才干能压得住刘备和关张吗?我们手下的人又哪一个是刘关张的对手?到头来,你还是保不住你现在的这个位子.那时你再想投降,拿什么做见面礼呢?二,刘备没有挡住曹操.他失败了,可以拔腿就走,反正他是有名的长腿将军.可你跑到哪里去?就算逃得掉,你又能到哪里去?又有谁肯收留你而不加害你?如果你跑不掉,盛怒之下的曹操无可发泄,必然拿你做了刘备的替罪羊,你这不是在自作自受吗?总之,联不联合刘备,你所得到的结局都是一样.既然如此,何不趁现在你还有权力,自己主动向曹操请降,送上一份厚礼,以便给自己争取到一个好的待遇呢?"老实说,换了谁坐在刘琮这个位置上,都会被傅巽一番合情入理的分析给说服的.也正是由于傅巽的点拨,才使得刘琮终于明白过来,就是无论自己采取任何行动,荆州都已不可能再属于他自己的了.这才是小刘琮彻底放弃抵抗,决计降曹的真正原因.只是他没有料到一件事,作为主人,一旦投降,其所得到的待遇往往还不如自己的仆人.刘琮希望能以自己的投降换来后半生荣华富贵的美梦,被曹操赏给他的一碗刀头面给彻底打破了.只是当他知道这个事实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当然,个人的能力决定了自己的未来.孙权之所以在曹操占领荆州,重兵直抵赤壁,饮马长江,虎视江东,吴地文臣纷纷主降的情况下,仍毅然决定联合刘备抵抗曹操.不光是听了鲁肃的良言:"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如肃等降操,累官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更是他的本身的意志和实力决定的:"诸人议论,大失孤望.子敬说开大计,正与吾见相同."说明其实孙仲谋早就算准了他如果投降曹操是决不会有好果子吃的,在他心里,已然定下了"战"的方针大计了,并且已经付诸实施了.三国志中他对周瑜说:"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战具粮草皆已备足....."可见他压根就没打算过投降,之所以先前对部下战与和之争不表态,是为了弄清己方到底有多少人是主战,又有多少人是主降的.以便日后该用的用,该撤的撤.怪不得曹操屡屡发出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临危不惧,绵里藏针,心计过人,不露声色,孙仲谋确实是个顶尖的枭雄人物. 反观刘琮,年幼望浅,尽管他最初时也反对投降,还为此训斥傅巽,蒯越.但毕竟缺少对世事和人事的深刻的分析和观察能力.他没有像孙权那样具有洞穿他人内心的敏锐的嗅觉,这些看上去说的头头是道,似乎完全是在为了他而精打细算的忠实部下,其真实心思是"各顾妻子."都在为他们自己打着小算盘.刘琮要是早知道投降曹操竟获得这么一个下场,还不如当初与刘备联合,拼死与曹操一搏呢!同样一死,何不死得堂堂正正,轰轰烈烈! 其实,对于刘琮来说,投降并不是他唯一的一条路;而对于他的部下来说,刘琮投降却是他必须要走的唯一一条道路,因为他们真的很需要主子这么做,这能给他们带来绝大的好处.如刘琮投降后,蒯越被封为江陵太守樊城侯,傅巽,王粲等皆为关内侯.所以,说服刘琮投降是当务之急,当然理由必须是冠冕堂皇,充分十足的.尽管他们们对时局的分析也是事实,但蒯,傅,王却故意隐瞒了一个最关键的事实,那就是他们投降获得的待遇与小主刘琮投降所得到的待遇是有天壤之别的.后者更具有危险性!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2-08-11 21:24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