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凡是接待来自他乡的客人,主人都要为他们献上洁白的哈达。那日,在踏上中尼公路,前往日喀则地区的聂拉木县樟木镇之前,当地的群众也为我们系上了哈达。车轮飞转,哈达伴行。
中尼公路是西藏目前唯一的一条国际公路,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起点是拉萨市,越过喜马拉雅山,最终到达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而樟木就在中尼边境的中国一侧。
随着海拔的降低,中尼公路两旁的景色也像电影的镜头一样不断变幻:先是在铁青色的光山秃岭上叠印出绿茵茵的草地,接着又幻化成翠生生的灌木林,而后是郁葱葱的大森林。峡谷一眼望不到头,两边的山峰相峙而立,就像两扇耸入云霄的巨大屏风。峡谷中间,一条小溪欢快地奔流着,不时被水中的石块激起白色的浪花。公路是沿着一边的峭壁开凿的,上是望不到顶的悬崖,下是见不到底的深渊,令人心惊。没过多久,一阵云雾奔涌而来,霎时之间,树林、公路和整个峡谷都隐藏在了一片茫茫的白色中,只听得见谷底的潺潺流水声。
越往下走,山反倒越来越陡,路越来越险。也不知向下拐了多少道弯,在海拔2300米的坡谷绿荫中,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方方五颜六色的屋顶,有灰色、黛色、白色、红色,原来是樟木镇到了。
这是一座典型的山城。街道沿着之字形的盘山公路而建,两边大多是二三层砖木结构的精致藏式小楼,也夹杂着一些六七层的现代建筑。各种各样的商店一间接着一间,有卖尼泊尔商品的,有卖印度商品的,有卖瑞士名表的,还有卖其他国家的戒指、玉器等高档商品的,但更多商店卖当地的木制、牛羊毛和丝织等工艺品。其间还有不少宾馆以及特色风味小吃店,牛羊肉香味阵阵,令人垂涎。街上人流如织,车水马龙,显得更为拥挤。一些妇女在街边的自来水龙头下冲洗着长长的头发,别有风情。老人和小孩三三两两地坐在街旁,悠闲自在。
从镇中心再往下约三公里,便是我国的边境口岸。这里不仅有庄严的海关,还有初具规模的边贸市场。每天,一辆辆满载货物的中尼两国卡车从这里进出,一批批中尼两国的边民和商人在这里做买卖。中国的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往尼泊尔各地,而尼泊尔的大量精美手工制品也从这里输往中国的西藏和内地。这里还是中尼两国旅游的主要出入通道,每年都有数以万计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士经过这里。据说在高峰时期,边贸和旅游的日均人流都在五六千人以上。
在从事边境贸易和旅游业的中国人中,有全国各地的商人,也有本地的边民。值得一提的是夏尔巴人。这个原本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南部深山老林中的原始部落,是藏民族的一个分支,过去他们甚至不知生意二字为何物。十几年前,他们搬到了樟木镇,慢慢地也做起了边贸生意,开设起为旅游服务的各种店铺。如今,他们已成了闯荡市场的生力军,走上了富裕的康庄大道。2009年,他们还兴办了夏尔巴民俗文化度假村,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奇异的自然山水让中外游人赞叹不已。方兴未艾的边贸和旅游,使这个昔日贫瘠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处流淌着一种国际化的气息,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离开樟木镇前,我们特意参观了中尼友谊桥,它像彩虹般横卧在大峡谷的急流之上,标示着中尼两国的分界线。当我们到达桥的中央,早在那里等候的尼泊尔边防人员迎了上来,逐个同我们热情拥抱,并为我们献上了金黄色的哈达。双方就像多年的老朋友重逢似的,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
眼前这条盘绕在重峦叠嶂中时隐时现的中尼公路,也似一条绵延千里的哈达,系着友谊和祝福,一头连着尼泊尔,一头连着中国。而樟木,正是这条千里哈达上的一个吉祥如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