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落后产能,关键还是要用对药,用好药。其中,用市场化的手段来淘汰落后产能,减轻产能过剩的压力,突出市场化的力量显得至关重要。
今年8月,工信部发布第二批2014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企业名单,共涉及10个产业的132家企业。除稀土产业外,第二批名单还涉及炼钢、铁合金、铜冶炼、水泥、平板玻璃、造纸、制革、印染、铅蓄电池等其他9个产业。
对于列入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企业,工信部要求有关省(区、市)要采取有效措施,在2014年年底前关停列入公告名单内企业的生产线,拆除相关主体设备,确保不得恢复生产和向其他地区转移。
近年来,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相当突出。然而,在处理产能过剩的危机时,往往存在各种原因而阻碍处理的进度。更有甚者,淘汰落后产能没有成功,却大幅增加相应的产能。至此,产能过剩的问题愈发严峻。
那么,产能过剩危机真的无药可救了吗?而淘汰落后产能、减轻产能过剩压力该用什么猛药呢?
钢铁行业被列入当今产能过剩最突出的五大行业之一。然而,在处理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时,却暴露出一个致命性的问题,即增产量竟然是淘汰量的数倍。
按照一般的划分规则,产能过剩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轻度的产能过剩阶段,对应的产能利用率介于75至80%之间;其二是中度的产能过剩阶段,对应的产能利用率介于70-75%之间;其三是严重的产能过剩阶段,对应的数值应该在70%以下。
根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却不足70%,属于严重的产能过剩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过去几年,国家一直狠抓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然而,事与愿违,钢铁行业的整体增产量却远高于淘汰量。期间,钢铁企业加速扩产的现象甚为普遍。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11-2012年全国新投产炼钢产能约1.25亿吨。而同期淘汰炼钢产能约3700万吨,新增产能近9000万吨。
针对“越淘汰,越扩产”的现象,实际上也在煤炭行业中有所体现。
自2002年以来,煤炭行业经历了发展最为迅猛的“黄金十年”,煤炭产量也实现了倍增的态势。然而,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加速扩产,产能过剩问题却逐步突出。于是,国家也于近几年采取相关的有力措施来治理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遗憾的是,在这一整治期内,随着国家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我国的煤炭产能却没有得到有效地压制,反而呈现出逐步提升的格局。
根据数据统计,2012年中国原煤产能较2011年增加近1.6万吨。2013年,在国家持续整治产能过剩问题之际,当年的原煤产能却高于2012年的全年水平。
由此可见,“越淘汰,越扩产”的问题相当严重,结合部分地方纵容违规建设项目等行为,已经深刻影响到我国经济转型的发展进程。
事实上,过去我国淘汰落后产能主要还是依赖行政手段进行推动,忽视了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显然,在我国缺乏成熟市场机制的大环境下,过多的行政干预却深刻影响到产能过剩的处理效率。再者,因地方与传统行业的关联度甚高,地方政绩基本离不开传统行业的发展。至此,也为国家整治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制造了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歌猛进的粗放式GDP增长模式下,部分地方并不愿意抛弃这一发展模式。长期以来,当国家颁布一系列的产业提振规划时,地方总是一窝蜂式地上项目,而这类项目主要还是离不开传统性的行业。
地方政绩需求是一个方面的问题。此外,传统行业对当地的税收、就业等方面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所以,当部分传统行业的上市企业出现利润增长率下滑的时候,当地地方更愿意借助部分补助政策来刺激该行业的上市企业发展,以维系当地的就业、税收等方面的稳定性。
但是,就目前而言,全国大部分的地区还是按照行政手段来处理当地的产能过剩危机。显然,在缺乏市场化治理的大背景下,以地方作为驱动,脱离市场自我调节的发展模式,它的执行效率并不会高效。同时,因这种行政干预模式的长期存在,还会让中国的经济发展付出惨痛的代价。
综上所述,笔者郭施亮认为,淘汰落后产能,关键还是要用对药,用好药。其中,用市场化的手段来淘汰落后产能,减轻产能过剩的压力,突出市场化的力量显得至关重要。除此以外,为进一步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度,国家还必须大幅提高违法违规的成本,对部分违规建设项目等行为给予严厉的打击,结合严格的问责机制,让违法违规者难逃法律的制裁。
因此,如果未来国家能够严格执行上述的举措,充分发挥市场化的作用,则我国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也会逐步得到有效地解决。由此可见,中国淘汰落后产能、减轻产能过剩压力的道路漫长而又艰辛。
显然,若继续放纵过去的发展模式,则产能过剩危机真的要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