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世界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众多的球星、精彩的进球和热情的观众外,还有首次在世界杯中采用的“门线技术”。在小组赛第一轮法国对洪都拉斯的比赛中,“门线技术”在世界杯上首次“建功”,判定法国前锋本泽马造成洪都拉斯门将的乌龙球有效。而在第二轮哥斯达黎加与意大利的比赛中,得益于“门线技术”,哥斯达黎加获得了一场直接影响到小组出线形势的胜利。
高科技影响体育判罚,世界杯已是迟来者。早在2006年的美国网球公开赛中,“鹰眼”技术就得到了使用。在美国冰球联盟LNH中,判断一个击球是否进门的最终决定权属于录像裁判。美式橄榄球NFL比赛中的裁判都戴着耳麦,许多判罚都是根据高科技最终确定的。在足球方面,2013年英超联赛率先使用了“门线技术”。
在将高科技引入体育判罚,美国人走在了最前面,英国人紧随其后,天性浪漫的法国人在这方面却显得十分保守。在美国人喜爱的冰球和美式橄榄球运动中,高科技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英国,英超联赛则先于欧洲其他联赛和欧足联的各项赛事率先使用了“门线技术”。而欧足联主席法国人普拉蒂尼却一向反对在足球比赛中使用“门线技术”,他给出的避免进球被误判的药方是,在所有欧足联主办的比赛中增加两名底线裁判。怎奈是人就会出错,在2012年欧洲杯乌克兰对阵英格兰的比赛中,2010年南非世界杯中遭遇“门线冤案”的英格兰队反倒成为得利者。面对乌克兰球员明显越过球门线的射门,底线裁判视而不见,难怪赛后网友调侃他“像巴神一样思考人生”。
高科技手段辅助体育比赛判罚,更好地保证了判罚的公正性,获得了不少掌声。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有些反对者说高科技辅助判罚的巨额成本会让穷国无法负担,不利于这项体育运动的推广。对此,笔者认为将高科技手段引入体育比赛判罚,不代表引入至每场比赛的判罚,也不代表将配备高科技判罚设备作为修建足球场、网球场的标准。引入高科技手段辅助体育判罚,只是那些备受关注的比赛,和它们高额的收入相比,一次几千美元的技术维护费用根本不是问题。同时,将高科技手段引入比赛,会使更多企业投身于相应设备的研发、生产中,市场竞争将会逐步降低运用这些科技手段的成本。还有些反对者认为,误判本身就是体育比赛的魅力之一。据笔者观察,无论是受害者还是受益者,他们都深知这种所谓的“魅力”更多会转化为媒体的压力。
其实,不公正判罚引起的巨大争议,本身就是由科技进步引起的。如果没有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某项体育赛事的关注仍只局限于在场的几千名观众的话,不公正判罚的争议只会限定在很小的范围内。正是由于转播技术的普及,使人们能够看到万里之外的现场直播;正是由于几十台高速摄像机关注比赛场上的每个动作、每个细节,争议的判罚才能够被普通观众清晰地看到——因此,某场比赛的一个争议的判罚才能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也就是说,在最近这段时间,相对于转播技术、回放技术,裁判判罚技术滞后了。解铃还须系铃人。科学家们费尽心力研究出弥补裁判判罚方面落后的技术,寻找到了解铃的办法,我们为何还要将之弃置不用呢?
我想还是现任美国足球队主教练德国人克林斯曼说得好,“也许将科技手段引入体育是美国体育文化的一种,欧洲人有时显得格格不入。但我相信,足球和其他运动一样,引入更多的科技手段,是一种不可逆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