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职业女性还是家庭妇女,对于人生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找到终身的依靠。这是造物的安排,也是人类发展赋予女性的智慧。这并不是女性的短板,而那个社会不合理的地方,就在于不仅限制男人的发展,还限制女性自我选择的权利,禁止女性自我主张,使女性像小动物小玩偶一样,不得不在生存上依附男人,心理上依赖男人,精神上自我矮化,并且从社会属性上来说,彻底变成了男人的附属品,生命价值的实现只有依靠男人一途。
所以自古以来,选择一个好男人成了女性的中心思想,并因此衍生出许多男女之间不得已的兵法,控制与反控制的手段。既然是男权社会,男人在这种不公平的限制中占了上风,处于支配、控制地位,自然不自觉地成了道德上的高等人,尽情使用和享受这一不公平的男性特权。女性要找到一个既同情女性、又尊重女性,又能给与女性平等幸福感觉的男人,那肯定是跟恐龙一样,少之又少。一般情况下的婚姻或家庭之内,女性自然是毫无尊严和地位可言。更严重的,那是把女性当成被养活的动物,可以生产社会价值的私有财产,连身体都不能自由支配,生命也可以面临轻易的剥夺。
女子选择的男人总是不如意的。而对于这不如意,女性却没有半点办法。就算王熙凤那么大的本事,依然在感情上对贾琏没有约束力,在经济上管不住贾琏,在生活上必须依附家族,伦理上被限制独立。王熙凤之毒辣、强硬,都不能保证自己稳定的家庭生活和个人幸福,却又束手无策。王熙凤的巨大焦虑感和被遗弃的想象压倒一切,成了一个嫉妒心极强、手段毒辣的女人。而同样的,王夫人、赵姨娘,无不面临着这种焦虑的压迫,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变态、人格扭曲。
而贾宝玉却没有这样的问题。贾宝玉一方面被自己的优雅情味、独特思考所限制,成为一个怜香惜玉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在两性关系上有道德的男子。对薛宝钗这样的女君子来说,虽然她的闺训是男子为一身之主,但是她又有“女主内”的天然权威和能力。对她来说,贾宝玉是一个最佳婚姻对象,有道德、有情义,只要爱读书、有功名,那就更完美了;至于家庭,交给薛宝钗这样的女子自然是男人的幸福。对薛宝钗来说,贾宝玉这样的完美婚姻对象是在花袭人的谆谆训诫、林黛玉的时时调教下成长起来的。玉不琢不成器,对贾宝玉亦然。
所以,从曹雪芹的眼光来看,花袭人是一个非常有见识、有志气、有心胸的女人。她很坚决,有主见。她明确地提出,如果宝玉不能达到她的要求,她就会离开宝玉,离开大观园。她知道宝玉爱美人,并且能够容忍宝玉和晴雯、芳官的特殊关系,也洞悉宝玉和黛玉的情分,处处箴规,只要宝玉不要惹老爷(贾政)生气,才能达成心愿。袭人可谓对贾宝玉的命运洞若观火!只可惜贾宝玉根本不领情。可怜她一番苦心,付诸流水。贾宝玉恨如之何,曹雪芹悔如之何。
花袭人就好像今天的新新人类,不管什么人要确定生活在一起,要先签个合同,并且约定了违约责任,以及违约后果,终止条款,大家签字画押后各负其责。她并不以伦理、名誉、贞节之类的表面上的虚词来压迫自己,这是曹雪芹和贾宝玉都赞赏的伟大的勇气和独立的精神。
贾宝玉当时当然答应了花袭人的约法三章,却感觉到袭人“也这么冷淡无情”,心中隐隐不快。其实袭人之举本人之常情,只是宝玉过于婆妈且不通世务,把身边的女子过于理想化,总是期盼着对方都跟林黛玉一样仙风道骨,目下无尘,完全没有世俗的牵挂和羁绊。须知别人别说是身为奴婢的袭人,就是薛宝钗史湘云这样侯门富贵的小姐,也不得不受制于人情和物质的束缚,;试问谁又能像林黛玉那般处处受宠、娇生惯养呢?而且这世故也并非高鹗在续书中对袭人别嫁摇头晃脑的“不得已”之叹。高鹗续书中的不得已,透着腐朽、恶臭的单一伦理观的压迫感,完全违背了符合曹雪芹把花袭人也当做闺英闺秀的原意。读者在这些章节里,也根本读不出来曹雪芹对女性的一贯珍惜和尊重,只是很一般的冬烘说教,以及散发着腐儒酸臭气息的自以为是,该打板子。
当然,袭人逼得紧,宝玉自然答应的也快。只是这答应跟秦钟临终遗言一样,不能当真。袭人的要求,宝玉口里全部答应,还说一千件一万件都答应,其实是一贯以来的口不应心,公子哥儿的漫不经心。袭人的指望,全赖宝玉是否能及时浪子回头,以老爷(贾政)的心意为意。宝玉件件不改一切照旧;最后的结果众所周知,跟秦钟的结局差不多,家没人管,父母无人养老送终,花袭人终身失误,林黛玉泪尽夭逝,贾宝玉自己撒手出家。所以袭人的别嫁不是袭人的无情,而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只要贾宝玉走在自己的道路而非父亲规定的道路上,花袭人就注定失望,并不仅仅在于贾家的败与不败,贾宝玉的出家与不出家,薛宝钗的嫉妒或贤良与否。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贾宝玉此时尚一点没有心计。他一口答应袭人所请,心中却略无成算。自己怎么常留袭人在身边?难道是就这么约法三章就能够留住袭人了吗?在名分的社会,没有名分就可以留住一个女子在身边吗?哪怕是个奴婢,也是不行的啊。读者可以举一反三地推举出去:贾宝玉深爱林黛玉,他如何能够常留林黛玉在身边?他爱那么多的美貌多情女子,他该如何才能做到跟她们长相厮守?他做不到。他根本想都没有想如何办得到。但是,花袭人想到了,花袭人做到了。我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向花袭人深深地致敬。虽然花袭人“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但幸遇人中俊彦、也是如宝似玉一般的贾宝玉旧友蒋玉菡访停搭救,命运虽一波三折,但既与此人做长久夫妻,夫唱妇随互信互靠,也算是奇女子花袭人比较好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