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801544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3-06-17
- 在线时间12605小时
-
- 发帖10761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36
- 金币88207
- 道行18910
- 原创538
- 奖券560
- 斑龄0
- 道券29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801544
- 发帖
- 107610
- 金币
- 88207
- 道行
- 18910
- 原创
- 538
- 奖券
- 560
- 斑龄
- 0
- 道券
- 29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2-08-31)
—
很多呼吁给魏延平反的人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魏延在孔明一出祁山时,曾献奇计,但诸葛亮不采纳.否则蜀军早打到长安了,用<<阿Q正传>>中假洋鬼子说的话:"革命早成功了!"这些人也据此断定诸葛亮之所以不用魏延的奇计,完全是出于嫉妒.魏延是个大大的人才,孔明是心胸狭窄的小人,伪君子.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再回过头来,重新看看魏延献的计策是不是真如平反者所说的,真的是一条妙计呢? 三国第92回里,孔明率师北伐,魏延献计:愿自领五千精兵取径褒中,出子午谷而投北.出敌不意,绕道魏军背后,不出十日,可到长安.魏人闻知,必撤军回救.此时诸葛亮再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双方夹攻,则咸阳以西之地一举可定.要说魏延此计,虽有可取之处,但绝非妙计.此计要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指望魏军无好人物,上下都是瞎子,聋子外加傻子.但魏国真的无人耶?这个问题暂且放下,让我们换个思路来看问题. 子午谷,斜谷都是秦岭山脉中连接大西南的谷道,子午谷是其中最险峻的一条.历史上曾多次有兵家想要潜渡,但从没有成功过,注意这个事实.其原因就是过于险峻.如何险峻法呢?在第99回中,魏派曹真,司马懿率大军伐蜀.诸葛亮闻知后,仅派张嶷,王平二人领一千军守住陈仓古道即可,不必出战.结果,魏军因大雨阻路,无功而返.而陈仓道是古时从陕西通往四川的六条古道之一,大部分都建在山崖上.可想而知,比陈仓古道更险峻的子午谷是什么样的情形?!那简直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由此可见,比蜀国实力雄厚数倍的魏国,都用不着大动干戈,兴师动众的动用大部队,只要派一支偏师,紧紧守住谷口,不放蜀军过来就行了. 在冷兵器时代,地形在战争中往往起着左右胜负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孙子兵法>>共一十三篇,其中就有一篇是专门讲地理对战争造成的影响的文章<<地形篇>>,可见地势情况在作战中的重要性.其实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地形也一直是军队在作战中一个必须考虑和重视的课题.古今中外,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获胜的原因无不与地形有关.比如古希腊最著名的李奥尼达和二百斯巴达勇士的故事.其发生的地点在温泉关.为了抵抗波斯军队的入侵,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带领他的卫队,二百名斯巴达士兵来到温泉关.该关隘一面是深不可测,波涛汹涌的爱琴海,一面是高耸入云,高不可攀的悬崖峭壁.中间是一条盘山道路,最窄处仅容数人通过.李奥尼达和他的二百勇士就卡在这最窄处阻击敌人.此时,波斯人的骑兵,战车包括弓箭全都失去了作用.只能以步兵数人并排前行来与对方作战.而这时候,斯巴达人单兵作战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在以个人技战术特别优秀著称的斯巴达战士面前,波斯人除了死亡,就是败退.二百斯巴达人硬是挡住了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弄得波斯国王薛西斯一度打算放弃进攻,撤退回国.要不是有当地希腊内奸出卖,使波斯大军从一条小路绕到斯巴达人后面,此战当以李奥尼达全胜而结束.因为温泉关后面的道路十分宽阔,足以驰骋战马,战车.因此波斯人在数量和武器装备上的优势表现出来了.在波斯军队前后夹击下,李奥尼达与他的二百壮士全部壮烈牺牲.从而在希腊历史以及世界史上,留下了非常可歌可泣的一幕.温泉关之战,真可谓成也地形,败也地形. 我国五代时,后蜀军队与后周军队爆发战争.后蜀将领王栾率领三千人马企图穿过黄花谷偷袭后周军队的粮道.谷长路窄,兵士不能并行,只能鱼贯而入.没料想后周军队早就派兵在此设伏.来一个抓一个,结果把三千后蜀士兵连同主将王栾,一股脑儿的捉了干净.三千人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堪称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黄花谷在陕西境内,秦岭山脉中,靠近大散关.就在诸葛亮当时北伐所取的大路附近.一向被孔明视为平坦之路的六出祁山的取径之地,尚有如此险地,可见子午谷环境是多么的恶劣.故诸葛亮评魏延之计:"此非万全之计也.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的确,诸葛亮的谨慎是有道理的,并不是像那些所谓的翻案者说的那样,是由于嫉贤妒能才否定否决了魏延的正确意见. 魏延此计,与其说是妙计,不如说是侥幸之计.虽说有"兵行险着"一说,但打仗并不像电影电视里演的那样简单.往往是一败就很难有翻盘的机会了,尤其在古时候,没有飞机大炮,导弹可以给予被困者以空中火力救援,通信联络全靠人畜传递,十分的不便不畅.一旦遇伏,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到时候哭都来不及了.魏国名将张郃被诸葛亮设计射死在木门道中就是一个例子. 大家应该还记得在三国中,魏将邓艾带领军队翻越阴平小道,偷袭蜀国的故事吧.他的军队共三万人,其中一万人负责在前方开路,二万人负粮在后面跟随.可以想象前进的道路有多艰难.好容易胜利在望,突然发现前方隘口有蜀国军队的空营垒.后得知,是诸葛亮在世时,曾拨一千人守此险隘,后刘禅废之.邓艾是嗟叹不止.因为他明白,如果真的有蜀军在此把守,他和他的三万人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成功的.甚至连性命都难以保全.只要这一千蜀军守住关隘,用不着交战,饿也把他们给饿死了.办法很简单,拿滚木擂石堵住谷口魏军的去路,邓艾等进不能进,退不能退.除了坐以待毙,就剩下投降一条路可走了.而防守隘口的蜀军要做的只是报告朝廷,调集军队赶来增援,就算大功告成了.一千人就可轻易的阻挡住数万人,可见地形之重要.阴平小道在蜀中,蜀道又有难于上青天之说,在蜀地行军,还真有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之感.故诸葛亮只需用少量人员,紧守某处要隘,就可确保蜀地平安无事. 秦岭狭义指的是横亘在四川与陕西直到汉江流域的广袤大山脉;广义指的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山脉,有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之称.到目前为止,秦岭的许多地方还处在神秘未知,尚无人类足迹到达的阶段.地形极其复杂,地理情况不明.而在千百年前,人类还是处在农耕时期.蜀地是全中国人口最稀少,劳动力最紧缺,生产力水平最低下的地方.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诸葛亮坚持不打无保险的仗,不打无绝对必胜把握的仗,不打冒险之仗的战略思路是十分正确的.而魏延的冒险之举正好暴露出他不但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机会主义者,更是一个轻率寡谋的人.他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对手发挥失常,自己超水平发挥的基础上.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易行.这也难怪在诸葛亮死后,他会踌躇满志的与杨仪争权,认为蜀国军权非他莫属,处处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臭架子.却未料,偏将何平只大叫一声"魏延造反",部下便纷纷逃离.急得魏延连砍数人,尚压不住人心.最后只剩下他孤家寡人一个.这就是人才带出来的军队?!惶急之下,别无良策,竟欲投魏,这就是魏文长的大才?!自己的军队都跑光了,只有马岱和他带领的亲兵三百余人陪在他身边,不仅不怀疑,竟然还相信马岱说的鬼话,妄想依靠这区区三百余他人的人马,也能翻盘.结果是一颗大好的头颅,被马岱借去,成了别人的进身之梯.如此料人不明,还能指望其进献出料敌颇明之奇计吗?! 所以,综上所述,我说魏延献的真不是条奇计!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2-08-11 21:10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