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洛阳城遗址,保存了东汉、曹魏、西晋时期都城整体及北魏时期的宫城与内城遗存;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是公元7—10世纪洛阳外郭城的南入口及街区遗址。朝代更替、岁月更迭,留下来的是一座座故城,在千年后的今天,静静地躺在黄土之下。走一走故城,虽“面子”上的东西被时间“冲刷殆尽”,但依然能够触碰到历史的根基。
“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裾旧帝京。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经过洛阳故城时所写。若说兴废之事,不得不提东都洛阳与丝绸之路,北宋时期,隋唐洛阳城已毁于战乱。历史上洛阳城是十三朝古都,曾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然而朝代更替、岁月更迭,留下来的是一座座故城,在千年后的今天,静静地躺在黄土之下,无论是汉魏洛阳城遗址还是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都能感受到繁华落尽、沧海桑田。
距离市区东约15公里的汉魏洛阳城遗址上,如今是一大片农田,北边枕着苍翠邙山,洛河从南边穿城而过,地里的玉米、油葵长得正好,田边的村落时常炊烟袅袅。如果没有人带路,可能你很难猜得到脚下数十米躺着一千多年前的王朝。汉魏洛阳城遗址是公元1—6世纪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个重要王朝的都城,东汉时期城市面积约10平方公里,北魏时期城市规模最大,分为宫城、内城、外郭城三重城,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如今我们可见的多是北魏时期留下的遗存。
汉魏洛阳城并没有完全开发,有的遗存得到了考古发掘,但更大部分保护在地底下,而这也是最好的保护形式。这里的农民都知道保护遗产的重要性,所以没有人偷偷往地里深挖。
目前的遗存主要有永宁寺、西阳门、阊阖门、太极殿、内城墙,但在外行人眼里,剩下的不过是些夯土、柱础、地下排水道……所以看遗址,需要你充分发挥想象力,放空心情,极目远眺,想象自己穿着胡服,徜徉在北魏洛阳城的铜驼大街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繁忙的驼队,听着南来北往的商人操着各国语言……或是穿过宫城正门阊阖门,经过一道道宫门,抬头仰望宏伟的正殿太极殿,这种穿越的感觉非常奇妙。
在宫城正门阊阖门西南约1公里,一座高大的土丘甚为引人注目,当地人俗称之为“木塔寺”。实际上,木塔早在1500多年前就遭雷电所击焚毁殆尽,只剩废址残基向我们诉说这座寺塔曾经的辉煌。东汉时期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都城洛阳,到了北魏时尚佛之风达到鼎盛,在“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座高大的九层木塔永宁寺塔堪称当时数以万计的寺塔中的经典之作。
塔基中出土了大量泥塑像,多是残缺不全的影塑,其中一个只剩下半张脸的佛像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它现藏在洛阳博物馆,佛像的五官只见其口鼻,但那嘴角上扬的弧度,却如一弯新月照亮心田,在心中挥之不去,仿佛佛像在用它嘴角一抹笑意抚慰人世间每一颗苍凉的心。遗址中还出土了胡人头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北魏时中原与西域的来往。
南北朝的大分裂最终被隋朝终结,到了隋炀帝时,开始兴建东都洛阳,到了唐朝,都城的规模更大。隋唐洛阳城并不像汉魏洛阳城偏于市郊,它就在洛阳老城区中心区域,所以游客前去怀古更方便,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它不能像前者般大范围被保护。为了最大限度保护遗址,宫城范围内不允许建高楼、不允许破坏地基,于是,地表以下是静静的隋唐宫城,地表以上是热闹的现代街市,可以参观的遗存有隋唐洛阳城的南入口——定鼎门遗址。
定鼎门遗址上修建了复原建筑,即遗址博物馆。繁复的斗拱,灵动的出檐,素雅的外墙粉饰,红白黑三色勾勒出典型的仿唐宫建筑。定鼎门有三扇宫门,东西飞廊两侧的郭城南垣上分别骑有一个阙台,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城门阙中独一无二的“一”字阙,足见其规格之高。这座复原建筑其实是在原址之上拔地而起的,想看遗址很简单,走进城楼内一探究竟便是。
复原的定鼎门里面是空的,走进去便能看到地下的遗存——墩台、门道、隔墙、飞廊、阙台、马道和涵洞,这地下的世界静谧而神奇,三个门道看得十分清楚,门道中还残留着车辙,可以想象唐朝时有多少商贩、游客带着商品、带着憧憬从这门道经过,争相一睹大唐盛世之景。
最有意思的是,在定鼎门门址南侧发现有唐代路面,存有人的脚印、骆驼蹄印和车辙等遗迹。考古发掘后,工作人员就地填埋,并将遗迹原样复制在地面上,碗大的骆驼蹄印就是当时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印证。
我们永远无法看清历史的全貌,幸运的是,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它如过眼云烟,却又总会在它走过的路上有意无意地留下些许印记。正如此行,走一走汉魏洛阳城遗址,探一探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面子”上的东西被时间“冲刷殆尽”,但依然能够触碰到历史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