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球迷。但足球,始终与我有着丝丝点点的关系。
小时候,楼上住着一个浓眉大眼卷发的海滨哥哥,他是青岛“海牛”足球队的球员。我仰慕海滨哥哥身上的“爷们儿”劲头,更以邻居是足球运动员为炫耀的资本。对十一二岁的女孩来说,他当然是最完美的偶像。
二十年前的“海牛”队,一度在甲A和甲B间不断徘徊。“海牛”是青岛人民都在讨论和关心的话题,甚至于有一年市长握着球员的手央求说:“明年不能再保级了,进了甲A就不要再掉下来了。”
“海牛”后来还是降了级。海滨哥哥还受了伤。那一天,几个跟他年龄个头相仿的人“砰”地一声踢开院门,把骨折的海滨背回家。海滨趴在队友背上,头深深埋着,看不清表情。汗水在他衣服上滩成一片,又紧紧地贴在他身上。
海滨后来再也没能上场。若干年后再见到他,已是发福的中年人,只有那头卷发还保留了当球员时的样子。
大学的时候,宿舍就在足球场边上,打水、买饭、洗澡都要经过那片操场。十八九岁的年纪,少女们提着哐啷作响的暖水瓶和搪瓷饭盆,三五结伴,从那群踢球的少年身边飘然而过,有时还会造作地甩一甩长发。
只要是踢球的男孩,哪个不是帅到杨柳清风、一塌糊涂?会踢球的男孩,注定会有令人艳羡的校园爱情故事。帅气的男孩在球场挥汗如雨,温婉清纯的女朋友为他加油。如果他摔倒,女孩会不顾一切冲上球场,心疼到流泪。
就连我自己,不也曾默默注视过球场上的一个男孩?只是自己没有勇气对着他甩动头发,或是冲上球场。故事如同小说般发展,他出了国,我忘了他。但那个球场上活跃的身影在我心里依然有着清晰的轮廓。
因为所学专业的原因,工作以后最常打交道的,竟然是欧洲和南美的两个足球大国地区。每每与巴西朋友聊天,他们都会抱怨,世界对他们的不了解。“巴西不只是有足球,就像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功夫一样!”
尽管如此,越多接触那些足球文化根深蒂固的国家,越容易因为足球产生共鸣。2002年日韩世界杯。二十出头刚刚走进社会的我们,凑钱备好酒菜,一边看球,一边聊着彼此的近况。
自然,我们支持的是同一支球队。不幸,首场比赛就以失败告终。那天晚上,每个人都喝多了,喝多之后没有人再讨论球赛,更多的是对学生时代的回忆和初入职场的无奈。
2006年德国世界杯,正是我新婚燕尔之时。我俩东拼西凑付了首付,买了新房,却再也没有一分钱用来添置家具电器。旧电视摞在纸箱子上,旧床垫直接扔在客厅地上,这是我们两个在决赛之夜所有的看球装备。
比赛开场没几分钟,他就沉沉睡去。每天往返五六十公里的上班路,业余时间还要进修,他确实太累了。我一个人看完了整场比赛,就是希望在他醒来的时候,能够马上知道比赛的结果。
世界杯让一切都形成了四年一个轮回的特质。当它再回来,沉寂已久的朋友圈子热闹了起来,“宅”了很久的人也愿意出门凑凑热闹。
对于一个完全不懂足球的非球迷来说,世界杯是什么?是一种谈资,可以让你有跟朋友谈论的话题;是一种释放,可以大大方方借用欢腾的气氛放松自我;是一种融入,一个人的心里如果没有什么喜爱,那无异于全是憎恶;是一个机会,给你一个狂欢的理由。而这种狂欢,不再是一群人的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