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堂子胡同是北京非常有文化底蕴的一个胡同,据称曾是历史最悠久、保护最好的一个胡同,尽管更早些时期这是一个婊 子聚集地,但在清末民初,直到建国后一个时期,这是一个文人名士官员居住、频繁出入的胡同。
东堂子胡同自西向东沟通东单北大街与朝阳门南小街,长700多米,胡同南侧与协和胡同相通,明代称“堂子胡同”(旧时苏沪方言称妓院为“堂子”);清代因与“金鱼胡同”北面的“堂子胡同”重名,于是将此胡同改称“东堂子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还莫名其妙地改称“瑞金路十二条”。
位于东堂子胡同西口的75号和77号,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故居,还好经过2000年左右市民的一轮抗争和讨论,算是保存下来了。该院子是蔡元培1917年自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任内北上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后租住的房屋,五四运动期间他就在此居住。院落分东西两院,前后三进,是保存比较完好、形制比较规整的大型四合院,目前作为蔡元培故居,已挂上了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但没有对外开放,据称用做保安宿舍,西侧临近东单南大街则是厉家菜馆,感觉随时还有被拆迁的可能。
稍往里走就是清末著名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原为清大学士赛尚阿的宅邸,1861年改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901年改为外务部,也就是后来外交部的前身。
这里曾留下大清帝国末期从闭关锁国,到开启国门,向世界学习,兴办洋务运动的足迹,也留下了十九世纪末期中国被列强欺凌、被分疆割地的屈辱记忆。总理衙门的东半部为中国最早的外语教学机构京师同文馆(也是今北京大学外语学院前身),西半部为各部院大臣与各国使节进行外交活动的场所。民国初年外交部迁往南侧的石大人胡同,所以该胡同后来称外交部街。而原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国后则成了公安部的信访接待室。
51号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居住近30年的故居,只可惜现已找不到门牌号码了。据资料介绍,沈从文在这个属于历史博物馆的院子里住了近30年。1953年入住之时,他分配到的住房是里院靠东头的北房三间。“文革”初期,被批斗抄家后,被挤占了两间,全家人挤在一间房内。1972年,其夫人张兆和分得小羊宜宾胡同3号东厢房两间,于是夫妻二人分居两处,沈从文“东家食而西家宿”,其有名的“中国古代服饰资料”研究在此完成,1980年沈老才从此搬出。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至今在胡同里的美术出版社宿舍还有住房,记得这个世纪初我刚来北京在中国青基会工作时,还曾到此拜访过沈老,取回他捐赠给“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书法作品。
此外,著名妇科医生林巧稚、中国现代医学的先驱——伍连德博士、著名文化学者周汝昌、史树青、王世襄、张伯驹均在此胡同居住过,这里的确是一个知识分子喜欢的有文化氛围的胡同。
我三次从胡同穿行,为的是追寻这些文化人的足迹,找寻那种中国文化的味道,但遗憾已然无存。
原来北京市政府早在1998年就将东堂子胡同一带列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000年前后商业改造工程正式开工,2004年开始由陈丽华的香港富华国际集团投资的金宝街工程动工,南起东堂子胡同北至干面胡同的广大地区被列为开发对象,从此金宝街的高楼大厦,丽骏酒店、丽晶酒店,金宝汇、香港马会北京办事处先后崛起,成了北京奢侈品一条街。在资本和奢侈的妖艳霓虹灯下,东堂子胡同已然没有了文化,蔡元培的故居变得矮小逼窄,沈从文、周汝昌们生活印迹已荡然无存。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虽然院落还在,但吊诡的是,它已变成了公安部的信访接待办公室。曾经的接待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之地,成为了今日各地上访人员集聚之所。
历史、文化和沈从文式的唯美闲情,在资本及其他因素挤压下,在今日的东堂子完全没了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