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皮脂腺囊肿与表面皮肤并不直接相通,当把周围皮肤向下拉紧时,囊肿会更明显。皮脂腺囊肿是一种不算少见的疾病,会出现很多颗大小不一的无症状肉色或黄色表浅性皮肤小囊肿。多数患者是显性家族遗传性,也有部分与遗传无关,特别是在一些只有单独一颗病灶的人〈称为单发性皮脂腺囊肿〉。
多发性皮脂腺囊肿一般从青春期逐渐形成,男女都会产生。主要发生在前胸、腹部及手臂内侧。但大腿、背上、阴囊、额头也会产生。当发在阴囊时,阴囊外观可能会像是苦瓜般凹凸不平。皮脂腺囊肿与青春痘不同,病灶处并不会有开口或毛囊阻塞现象,用力挤压或戳破时,则会排出乳白或黄色油状液体。多数多发性皮脂腺囊肿并无大碍,不痛不痒,只要不刻意挤压,发炎疼痛并不常见。
不过有少数患者会合并其他疾病,如先天性厚甲症、疣样肢端角化症、肥厚型扁平苔藓、少汗症、化脓性汗腺炎。
多发性皮脂腺囊肿的位置是在真皮的中央部位,在结构上,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管的发育异常,第十及十七型角蛋白呈现特殊异常。在切片下,可以在囊肿壁上找到有皮脂腺,偶尔还会有毳毛混杂。临床上所看到的黄色油状液体,正是皮脂腺所分泌的液体,有时因有少量角质成分,所以也可能呈现乳白状。
一般而言,多发性皮脂腺囊肿并不会影响健康,主要只是美观问题。特别由于治疗十分花时间,所以多数医师也是抱著消极的治疗态度。治疗上如果只是单纯的以针挑开,把内容物挤掉,只是暂时让病灶变小,不出数月又会长回原来大小。如果是不挑开而只是用力挤破,则原本肉色的囊肿反而会红肿,更难看。
至于开刀自然是一劳永逸,然而因为病灶数目一般不少,除较明显部位或大颗病灶外,较少以手术解决。另有一种精细的囊肿外翻手术,是以细缝划开囊肿,再将囊肿壁全数翻出清除,在术后外观可达最佳效果。
至于药物治疗,如维生素A酸,虽可以稍微减少囊肿大小,但只是一时性效果,一旦停药又会逐渐变大。但如果是囊肿破裂发炎,则可以给与口服药物治疗,如抗生素〈并非杀菌,而是因抗生素本身也有消炎效果〉、维生素A酸,或直接病灶内注射类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