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04阅读
  • 2回复

[已解答]治疗黄胆肝炎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捉鱼人

UID: 704734

精华: 4
级别: 一代宗师
 

发帖
3464
金币
4020
道行
1288
原创
0
奖券
218
斑龄
0
道券
2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46(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7-29
最后登录: 2024-08-3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7-26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15-04-27) —
如果你朋友黄胆肝炎再犯了,你可以用以下方法治疗:

病症简介
在乙型肝炎临床中有急性及慢性之分。不论急性和慢性都可表现为黄疸型或无黄疸型。黄疸型的黄疸深浅主要决定于毛细胆客阻塞程度和肝细胞坏死和阻塞胆道貌岸然通路的情况。
淤胆型肝炎时黄疸虽深,但患者一般情况往往较好,只有当持续黄疸,或黄疸急剧增高时,病情加重或引起胆汁性肝硬变的后果。
绝大多数乙肝患者黄疸加深与肝细胞坏死程度相平行,黄疸越深,临床症状越重,病情可向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发展。但并不意味着传染性强。由此可见黄疸的深浅只与病情的轻重有关,与传染性则没有直接联系。
乙型肝炎的传染性与乙肝病毒血症和乙肝病毒是否活跃复制有关。临床上与“二对半”的指标变化有关。一般认为,不管患者是黄疸型或无黄疸型,也不管是急性或慢性,只要表面抗原、e抗原及核心抗体三阳者传染性就较强。传染性强弱还与血中存在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和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的多少有关。
[编辑本段]临床特征
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与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比较,临床表现有以下特征:
1.起病较缓,病史不明确。部分患者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起病,甚至有些患者没有症状,在查体或验血中才发现肝功能异常。有的患者与肝炎患者或污物有密切接触史或半年内有输血、免疫接种、注射、针刺治疗史。
2.常以消化道症状就诊。近期内乏力,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便清,肝区胀痛,肝脏有动态性肿大压痛,但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
3.未作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前,因表现多样,易被误诊。在未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检测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前,有少数患者因乏力、头晕、失眠、健忘而误诊为神经衰弱;有的因腹胀、腹泻、消瘦被诊断为消化不良;有的因低热、疲乏在门诊以发热待查,疑为结核、风湿;有的女性患者以月经不调、水肿一直在妇科就诊;有的男患者被诊为性功能减退,直到抽血查肝功能和做乙肝特异免疫球蛋白M检查后,进行动态观察才确诊为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
4.实验室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肝功能浊度或絮状试验轻、中度异常,血清胆红素始终正常,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阳性。
5.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逐渐康复。恢复不顺利者,有5%—10%的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要转为慢性。
[编辑本段]中医病理
中医认为本型主要是湿重于热,湿困脾阳、脾不健运,而肝胆湿热不甚,未致胆液外流,故而无黄疸可见。常见分型如下
1.肝郁气滞型:以胁助胀痛,腹胀口苦,舌苔薄白,脉弦数为主证。
2.肝脾不和型:以胁胀、腹胀、疲乏、大便不实、舌苔薄白、脉弦为主证。
3.脾胃不和型:以纳少、恶心、口粘腻、胸闷、腹胀、疲乏无力、便糖、舌胖、苦白腻、脉弦为主证。
[编辑本段]中医疗法
中医对急性无黄疸型乙肝主要按以下几型进行辨证论治:
1.湿热内蕴,脾胃不和
[症状]胸腹痞闷,纳差,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小便黄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健脾和胃,利湿清热。
[方药]不挽金正气散加减。
茵陈25克板兰根20克藿香15克法半夏10克厚朴15克
苍术12克车前子10克川楝子10克甘草6克
2.脾胃失调,气郁血虚
[症状]胁肋胀闷疼痛,乏力,胃纳差,恶心欲呕,大便烂,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淡白无华,妇女见月经量小,色淡,舌淡苔少,脉细弦。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养血。
[方药]解郁养血疏肝汤加减。
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
生姜3片甘草6克香附12克。
3.肝郁脾虚,气滞血瘀
[雇状]胁肋刺痛,情志不畅则痛加剧,胸闷,善叹息,纳呆,恶心欲呕,面色苍白,舌淡暗苔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健脾,化瘀通络。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柴胡12克川芎8克香附10克元胡10克当归lO克
白术12克桃仁8克赤芍10克甘草6克丹参15克鳖甲15克
4.肝脾不调,水湿困阻
[症状]腹胀满,胸胁胀闷,胃纳差,恶心呕恶,小便少,或大便稍溏,下肢浮肿,面色无华,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柔肝,渗湿和中。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15克淮山20克白术12克茯苓30克薏米30克
砂仁6克莲肉10克厚朴15克大腹皮15克柴胡10克
甘草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sniper123

UID: 890778

发帖
17
金币
53
道行
1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6(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7-04
最后登录: 2016-12-2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7-25

      肝炎是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属中医的"黄疸"、"急黄"、"疫黄"、"瘟黄"、"湿热病"、"胁痛"、 "积聚"等范畴。远在两千年前《内经》即有"湿热相交,民病疸"的记载,晋代《肘后方》提出"时行发黄",清代形成了"肝病"的概念,近年中医中药防治本病取得了长足进展。国外最初将本病称"卡他性黄疸",8世纪有"流行性黄疸"和"传染性肝炎"的记载,本世纪以来,认为仅有甲、乙两型,1974年提出还有非甲非乙型,1977年发现了丁型肝炎病毒,1989年将非甲非乙型分为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
至目前为止,已确定和可疑为病毒性肝炎的已达8种,常见的为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
1) 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是一种消化道传播的肝炎,通常是通过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传播的,其特点是起病急,起病前多有发热、全身无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食欲下降、恶心、腻油、可伴有腹泻,继之出现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这就是急性黄疸性肝炎,也有一部分不出现黄疸称为急性无黄疸性肝炎,本型预后良好,一般不引起肝脏慢性病变。
2)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除血液传播为其主要传播途径外,密切接触,饮食亦为其传播途径,与甲肝相比,有以下特点:
①起病相对较慢,潜伏期长。
②急性期可有发热、腹泻、恶心、纳差等症状,但发生率低于甲肝。
③部分患者可变成慢性,反复发作,成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迁移性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仍可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④慢性患者少部分可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
3) 丙型肝炎 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HCV),一般通过血液传播,其特点:
①患者多有输血、输血制品史。
②起病隐匿,病情相对较轻,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ALT)呈中度或轻度升高,很少患者出现黄疸。
③慢性化率高,治疗效果差。
④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据统计,慢性丙型肝炎20%将变成肝硬化,肝硬化中又有20%将发展成肝癌。
4) 丁型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其特点:
①缺陷性,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它必须在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的情况下,才可能感染人,因此丁型肝炎严格讲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②感染性,一种是和乙肝病毒同时感染,另一种是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再感染。
③在乙肝病人中再感染了丁肝病毒,可使病毒加重,甚至于发展成重症肝炎,此型肝炎在几种肝炎中最少见,但最危险,因为同时有两种疾病在起作用。
5)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有许多相似之处,经消化道传播,一般不导致慢性肝炎,但不同于甲肝的地方:
①平均病情重于甲肝,黄疸发生率高,病情恢复比甲肝慢。
②易发生胆汁淤阻,使黄胆不能顺利排出。
③孕妇特别是中晚期妊娠患罹戊肝往往后果严重。
6) 己型肝炎:上述五型肝炎确定后,仍有一部分肝炎无法分类,说明尚有其他的病毒肝炎类型,有关己型肝炎病毒的特性和它引起的肝炎特点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7) 庚型肝炎:1995年初美国学者首先发现一种输血后肝炎的致病病毒,称为庚型肝炎病毒(HGV),经研究我国HGV也有较高的感染率,但目前尚在研究中。
8) TTV肝炎:TTV是1997年底发现的一种新的与输血后肝炎有关的病毒,初步研究表明,TTV的许多特征与乙肝病毒相似,既可引起暴发。
本病因发病早期有发热、全身乏力、胃纳差等症状,很可能被误诊为流感,或者由于一些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致使许多肝炎病例没能被诊断出来。 常见的肝炎症状有: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也可造成慢性病毒携带者,该型也在研究中。
甲型及戊型经粪-口传播, 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如处理病人粪便、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均可传染,水源和食品污染可引起大流行;乙型和丙型肝炎病人的血液、唾液、精液、初乳、汗液等,均有病毒的成分,可通过血液传播,如通过输血或血制品、注射、刺伤、共用牙刷或剃刀、共用外科器械,昆虫叮咬等传播,也可通过密切的生活接触及分娩过程中传染,丁型肝炎一般只与乙型肝炎同时存在,或继发于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之中,它遵循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而传播。
本病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有相应的流行病学资料,持续数天以上的乏力、厌食、或肝区痛及肝肿大,ALT升高,部分病人有黄疸及血清胆红素>17.1umol/L,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即可建立。急性肝炎高黄疸并持续不退, 自觉症状相对轻,ALT升高不明显而AKP、r-GT明星增高,能排除肝外阻塞性黄疸者,可诊断为瘀胆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症状明显,肝肿大质地中等以上, 有肝掌、蜘蛛痣、面色晦暗、脾肿大、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异常,或有肝外表现及有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等)阳性,可诊断为慢性活动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症状、体征、化验改变较轻,可拟诊为慢性迁延性肝炎,但确诊有赖于肝组织活检。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程中,黄疸进行性加深、肝缩小、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40%以下、酶疸分离、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可诊断为重型肝炎。病原学诊断有赖于特异性抗原、抗体及特异性DNA或RNA。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比较复杂,国内HBsAg携带者较多,这些人再感染甲、丁、丙、戊型,常被误诊为乙型,对此应持慎重态度。若急性期血中HBsAg · 121· 或HBV-DNA阳性,恢复期转阴;急性期抗一HBclgM高效价、抗-HBclgG低效价, 恢复期恰恰相反;急性期抗一HBc阳转或恢复期抗一HBs阳转等,均有利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本病的西医治疗一般采用保肝、抗病毒以及对症治疗;中医则通过对不同类型肝炎进行辨证施治,以清热利湿,疏肝和胃等方法治疗。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50例,经20天的治疗,显效(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39例;30~60天的治疗,全部治愈。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炎369例,治愈287例,好转75例,无效7例。
1条评分
tiannan8888 金币 +12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2010-07-2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51mp

UID: 905484

发帖
13
金币
93
道行
120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2(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7-25
最后登录: 2020-07-2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7-25
[pre]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病毒性肝炎,其中甲肝和戊肝一般为急性黄疸型,可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就是饮食上,这两种是一般可以治愈的,不会转为慢性,治愈后就没有传染性了.而乙肝和丙肝一般都为慢性的,比较难治愈,是一般通过体液传播(主要是血液,还有唾液,精液等).其中乙肝的HBV-DNA转阴后一般没有传染性.肝炎均无遗传一说,但乙肝可通过产道传播,怀孕时打免疫球蛋白
可有效阻断。[/pre]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